今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消費品質量,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及商品信息備案制度,加快構建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廣東檢驗檢疫局秉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以“事前備案準入、事中風險監控、事后追溯管理、高效快速通關”為原則構建跨境電商監管模式,實現跨境電商檢驗檢疫監管機制從無到有、從粗到精的轉變。
優良的營商環境讓跨境電商企業如魚得水,目前在廣東檢驗檢疫局轄區備案的跨境電商企業已達1623家,備案商品達363.72萬種,增長迅猛。上半年在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的情況下,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增長100%,表現極為搶眼。
構建商品質量溯源體系,優化質量供給
“80后”潮汕人鄭曉鵬的服裝公司開在白云區石井石沙路289號,這里是郵政系統的分撥中心之一。因為倉儲和物流的便利性,原來的郵政老廠房如今聚集了不少年輕的跨境電商企業。鄭曉鵬的公司已從2010年起步時的三四個人發展至現在100多人,外帶加工廠和港深兩地的分公司。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蓬勃發展,廣東作為全國經濟大盛外貿龍頭,是新興行業孵育成長的溫床,跨境電商在這里發展尤為迅猛。面對迅速發展的新業態,監督管理缺乏經驗,監管制度不夠完善,如何既能切實提高國際貿易的通關效率,又能保障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廣東局探索在先、行動在前。
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動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追溯體系”的要求,廣東局深化實施“互聯網+質檢”行動,打造“智檢口岸”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境內外公證機構信息互聯、“真知碼”數據處理和質量溯源查詢系統三大支撐系統,實現跨境電商從境外到境內全鏈條監管。
通過質量溯源體系,跨境電商企業在境內外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公證,出具原產地證書、品質證書和中文標簽預審核證書等質量溯源證書,通過系統導入“智檢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通過風險評估、采信第三方結果等方式,對進出口商品實施精準監管、快速驗放;消費者、企業以及相關監管部門通過系統了解商品全鏈條溯源信息。整體形成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去向可查”,事后“違法懲戒、責任可究”的全鏈條科學監管模式。
廣東局真正發揮質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在釋放消費潛力、培育對外經濟新優勢中真正大有作為。據統計,截至2016年7月,該局跨境電商質量溯源平臺查詢量已超38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