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征信總經理邱寒日前公開指出:“目前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是中國現有的征信系統覆蓋率僅為38%,大量用戶無法獲取相關金融服務;另一個就是普惠金融客群分散、金額小,傳統金融機構網點運營成本高,需要更高效、低成本的運營手段。而利用大數據征信和互聯網技術革新,就能有效提升人群覆蓋率,并為遠程金融服務帶來機遇。”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也曾經建議政府向市場化征信機構開放公積金、社保、低保、婚姻狀況、水電煤、交通違章罰款逾期等居民信息,盤活政府數據。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更好的開展征信服務,讓沒有信貸記錄的人也能得到客觀的信用評價,及時地對有信用的人提供各項互聯網金融業務服務。
實際上,目前消費金融領域中多個業務早已設計個人征信,但就是因為個人征信牌照遲遲未能下發,所以造成業務開展放緩。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8月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注冊成立至今,短短三年間,前海征信積極研發征信產品、提升征信服務,目前,已建立起全面的產品體系,包括反欺詐、信用風險和數據開放平臺三大類30多款產品,提供覆蓋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的線上解決方案。自2015年4月對外開放測試以來,目前已與近150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包括銀行、P2P、小貸、消費金融等機構。擁有超千萬級互聯網金融借貸行為數據。
前海征信憑借其強大的大數據征信優勢成為央行征信的有力補充,同時也為從事消費金融的各類機構筑起一道行之有效的“防火墻”。
重慶銀行董事長甘為民此前就對媒體表示,將與前海征信在消費金融業務上開展一系列的合作。
與此同時,前海征信還積極與其它社會組織和機構開展各類合作,致力于促進征信體系的發展和誠信社會的建設。
邱寒表示:“作為獨立第三方商業征信機構,前海征信面向廣大個人和機構提供獨立、專業的征信服務。我們在服務客戶的同時,給予客戶足夠的透明度,讓客戶清楚地了解我們如何收集信息、驗證信息以及保護信息,這一點至關重要。”
相信在個人征信牌照下發之后,前海征信依然可以成為行業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