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構建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新支撐。近年來,我國支持文化產業政策頻出,力度空前。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既要挖掘自身潛力,又必須通過政策的有效支撐實現質的突破。各地要有意識地用好用足用活文化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杠桿撬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地方要加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力度,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保費補貼以及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措施扶持促進產業發展。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有機對接。稅收政策方面,各級政府應制定和落實所得稅返還政策,對相關單位提供的文化產業方面的咨詢、培訓、技術服務等收入免征營業稅及所得稅。財政政策方面,加大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優勢、潛力性文化產業。金融政策方面,要創新信貸產品,完善授信模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培育文化產業保險市場,設置包括貸款貼息、保費補貼、投資基金、風險補償基金、文化產權評估交易等在內的配套機制。
培育人才,激發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新活力。文化產業是知識、創意密集型產業,說到底,文化產業的發展要靠一大批既懂文化又懂經營、既洞察社會又深諳經濟的復合型人才。當前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是人才培養和流動機制不暢、復合型人才匱乏,制約了縣域文化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取得突破。要著力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以增強市場開拓能力、提高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努力提高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分析決策能力、運用現代市場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指導發展的能力、開拓市場和吸納社會資金的協調能力。積極探索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方式,加大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力度,制定經營管理人才專項培訓計劃,積極鼓勵和支持經營管理人才進行在職教育。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推動文化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發展。總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造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頂層設計著手,建設一套科學而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