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元、熱點頻出,市場利好是主要推力
投資市場門類繁多,文化產業緣何受青睞?
專家表示,市場是最大的推動力。8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經核算,2015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7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未扣除價格因素),占同期GDP的比重為3.97%,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而在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1052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2.75%。
近些年來,相關政策頻頻出爐。200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2009年9月,《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公布,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文化市場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2016年,財政部下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4.2億元,支持944個項目。根據“十三五”規劃,未來5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張向東覺得,文化產業本身回報高,中國的文化產業又極具潛力,公眾對文化產品需求不斷上升,因此,文化產業的資本進入是大勢所趨。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近年來,文化產業的資本運作熱度不減,進入形式也很多元,包括股權投資、債券融資、戰略性投資等。資金供給充分、投資熱點頻出。“前幾年是影視行業,后來是游戲、微電影、網絡電視劇等,到今年,之前相對冷門的動漫、音樂也吸引了資本關注。”某業內人士說。
有數據顯示,這兩年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勢頭迅猛,2015年,文化產業資金流入近4000億元。一路小跑當中,文化產業的資本運作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一方面,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繼2014年以62.44億元港幣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后,2015年阿里巴巴以56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騰訊布局游戲、文學、音樂等細分領域……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海外投資成為香餑餑,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共有52起海外文化產業投資,總額達76億美元,高于2013年和2014年的總和。此外,國有傳媒改制上市,藝術金融、互聯網文化眾籌、債券投資等金融創新不斷涌現,也成為新特點。
規避問題、改善環境,文化資本走出去是大趨勢
得益于充足的資金供給,文化產業的池子越來越大。在享受紅利的同時,如何規避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文化產業與資本健康互動,同樣很必要。
在魏鵬舉看來,政策的引導不可或缺!耙獙屹Y本投入到真正具有文化價值和關懷的文化內容上,努力改進文化供給!北本┦形幕a權交易中心總裁張大為認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是一個行業市場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疤靸r片酬、保底發行、票房造假等,是每個國家的影視行業發展都曾經遭遇的,我們不能因為出現了問題就把責任怪到資金頭上。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資金都不是產生問題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