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商報報道,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我省餐飲業營業收入增長12.7%,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有57%的企業營業額增長,31%持平,17%下降;而2014年營業額增長的企業僅為16%。如今已實現經營逆轉。營收增加的同時,企業凈利潤隨之增加。凈利潤同期增長10.96%。從企業經營成本與利潤率看,全行業仍處于微利狀態,但較上一年增加近6個百分點的利潤空間。各項數據表明,自2012年遏制公款消費政策出臺,全行業用了5年時間調整,現在已走出寒冬。
2015年U型反轉,2016年強勢回暖,這是安徽餐飲業現狀的真實寫照。今年8-9月份,省餐協向會員單位發放問卷調查,《調查報告》昨日在第六屆中國徽菜博覽會上正式發布。
正餐業重振火鍋業乏力
在新形勢下,不同餐飲類型也出現新變化。曾經遭受重創的正餐業重回“頭把交椅”。2016年至目前營業收入增長16.6%,遠超快餐業和團膳業,正加快回歸市場主導地位。
正餐業的收入來源也出現微妙變化,婚宴、壽宴、喬遷宴等喜宴消費是第一大來源,而商務宴、聚會宴和其它消費也支撐著正餐業的增長。
盡管快餐業增長率仍位居第一,但增速放緩。在行業轉型的5年中,快餐業曾一度扛起大旗,從爆炸式增長逐漸進入有序競爭時代,發展步入穩定期。作為傳統餐飲業態,火鍋業發展乏力,2016年增幅僅為10.6%,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以咖啡、西餐、中式套餐為主的休閑餐飲雖然借助互聯網營銷手段,但總體缺乏活力。
農家樂由于缺乏規模投資,整體規劃、管理水平、服務特色都受到局限,正遭遇天花板效應,增幅僅7.6%,處于行業各業態**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懷舊文化、紅色文化、卡通文化等特色主題餐飲成為一匹黑馬,增長達12.4%。
資金獎徽菜降費減負擔
《報告》建議繼續減輕稅費負擔,優化發展環境。還應通過“公租房”等改革措施,降低餐飲網點巨大的房租壓力。
大力扶持安徽品牌餐飲發展,增強品牌餐飲集聚效應,擴大與省外餐飲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報告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徽菜、徽店和徽廚的發展和進步,對獲評政府認可的徽菜名菜、徽菜名店、徽菜名廚,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積極推動安徽餐飲的發展。
省餐協秘書長佘林明在大會論壇中表示,當下,老餐飲正面臨著新餐飲的挑戰。新餐飲構建需要具備四大元素,一是要有新定位,二是要有新形象,三是要有新菜品,四是要有新營銷。老餐飲向新餐飲轉變,重在行動。昨日,第六屆徽菜博覽會還評出“2016中國餐飲杰出徽商”、“2016安徽餐飲杰出總經理”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