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機遇:
沿線國家應對挑戰的最好選擇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還面臨不少挑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執行可起到“一石二鳥”效果,能與沿線國家實現雙贏,這也是沿線國家一起應對當前挑戰的一個最好選擇。
這位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在廈洽會上說:“我們可以從‘一帶一路’中找到好的投資機會,可以用新的金融安排來投資到項目中去。如果投資維持一定的速度就能創造就業,有了就業就有消費的增長。”
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加強跨境貿易投資合作不僅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而且將給沿線其他國家帶來利好。
本屆廈洽會邀請到巴林、馬來西亞、印度、印尼、新加坡等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會,其中巴林更是作為投洽會“主賓國”進行重點展示。
“巴林和中國早在公元8世紀就沿著古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巴林國內許多考古遺跡也印證了巴中間悠久的貿易往來史。”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哈立德·艾勒魯邁希對“一帶一路”合作機遇充滿期待,他說,在這一倡議中,巴林是海絲沿線一個重要投資目的地,為中國企業進入海灣地區提供了機遇。
絲路沿線投資:
“外溢效應”初步產生
從廈洽會反映的動向來看,“一帶一路”使得中國與沿線國家在跨國投資方面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一帶一路”帶來的投資不僅讓沿線國家受益,更產生“外溢效應”。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設立外資企業767家,同比增長14.31%;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9.19億美元,比增11.59%。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全球及亞洲新一輪產業轉移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趨勢。“一帶一路”雖是中國提出的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戰略,如執行順利,其成效可能超過其自身的戰略預期,在地區乃至全球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
“這一外溢效應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帶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開拓全球產業轉移的新路徑。”詹曉寧說。
目前,亞洲產業梯度轉移正在不斷演變,呈現出超越傳統的“雁陣”模式,產業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商務部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特派員方蔚認為,有別于過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輸出,中國現在提倡的國際產能合作基本上是具有全產業鏈集成優勢和先進技術水平的行業,比如軌道交通和電力行業。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