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電商起步早、模式多,在跨境電商中份額處于領先出口電商按照電商平臺的主要功能可以分為信息類和綜合服務類;按照電商平臺經營模式分為開放式和自營式;按照面向客戶性質分為B2B和B2C。
成立于1971年的環球資源作為最早的外貿信息服務提供商,可能也是國內最早的外貿電商,截至目前其仍為重要的出口B2B信息平臺。而后的慧聰網、阿里巴巴國際站均延續了環球資源的“黃頁模式”內核。2004年成立的敦煌網不僅提供貿易信息的撮合場景,還通過提供在線擔保交易、對接物流公司,向出口商戶提供全面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服務,盈利模式也由原本早期出口電商的會員制收費轉變為“為成功付費”的傭金模式,推動出口B2B電商進入“2.0”時代。
另一方面,隨著外貿出口環境(如需求端訂單趨向于碎片化)的變化和早于2003年前后便開始在海外平臺(如eBay、Amazon)的積累,國內上線了眾多主要以自營形式進行出口B2C的獨立電商平臺,如DX.com、蘭亭集勢、環球易購。與之相伴的,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出口平臺的開放式出口B2C如全球速賣通、大龍網等也陸續上線。
根據艾瑞咨詢和易觀智庫的統計,2013年我國出口電商交易規模達到約2.4~2.5萬億元,同比增幅約為25%,占當年全國出口總額約為18%左右,占當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交易規模比重約為88%。其中,出口B2B約占90%,出口B2C約占10%。
進口電商致力于2C平臺規范化,將有望替代傳統代購和海淘就目前來看,進口電商多為消費型2C平臺,終端消費者為其直接客戶。按照電商平臺所在地不同,可以分為國內進口電商(如洋碼頭)和國外電商(如亞馬遜直郵);按照配送模式分為保稅和直郵;與出口電商相似,按照電商平臺經營模式也可分為開放式和自營式;按照經營者性質分為B2C和C2C。
進口電商產生的背景是國內消費者對購買海外商品需求的爆發式釋放。在進口電商之前,國內消費者主要通過海外代購(淘寶式或親友式)來間接購買海外的商品;近兩年,隨著海外轉運公司業務的拓展,自主式海淘也成為進口需求的另一種重要方式,消費者可以直接在海外電商平臺完成購買,并由轉運公司發回國內。
進口電商的誕生順應了傳統代購、海淘的趨勢,是對國內廣闊海外商品需求市場的響應。與傳統代購和海淘相比,進口電商更為規范化。進口電商為正規平臺保障正品,同時與海關、稅務等部門直接聯網,在政策指引下在試點區域主動繳納進口稅,減少了傳統代購和海淘對相關征稅的規避風險。隨著自貿區及保稅進口等試點的展開,以及未來海關加強執法力度進一步縮小避稅空間,進口電商的優勢將有望逐步樹立,成為傳統代購和海淘的替代者。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