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規劃從“對接”入手,提出建設高效密集軌道交通網絡的目標,在公路、港口、航空、城市公交等方面同步推進,計劃到2017年客運專線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實現京津保地區1小時交通圈。
產業資本多方位支持
京津冀作為我國三大城市圈之一,其發展一直滯后于長三角與珠三角,自去年2月習主席提出要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上升到國家戰略,京津冀的發展進程走上了新軌道。2014年8月,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將“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國內“三大支撐帶”。2015年2月,習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審議研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預見京津冀一體化即將進入政策落地期。
去年至今,京津冀三地推出了多項措施,比如簽署了交通、環境保護和園區建設、物流發展等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等。與此同時,金融資本也出臺政策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日,農行制定了《中國農業銀行關于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信貸政策》,將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產業轉移與整合升級作為三大支持重點,平安銀行15日與河北省政府簽署了額度為2000億元的“平安興冀”產業基金。
三大領域率先突破
2014年1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第一,交通一體化。京津冀軌道交通互通程度明顯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首都機場的利用率高達96%,而天津機場的利用率不足50%,石家莊機場的利用率則僅為28%。未來,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是突破口。第二,環境治理。根據環保部數據,2014年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8席。環境治理迫在眉睫。第三,產業轉移。主要是首都地區的產業疏解及天津、河北兩地的產業承接。總之,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將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也為區域內相關企業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依據上述分析邏輯,重點尋找交通一體化、環保治理和產業轉移三大領域帶來的投資機遇。我們認為,受益層次有三點:一是交通一體化與產業轉移帶來的土地重估、基建投資和運營,關注地產、交運、基建、建材等;二是環保治理要求下具有區域優勢的環保企業;三是京津冀一體化逐步實現后帶來的區域消費能力的提升,而河北作為產業承接方,其未來提升空間也最大。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