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被通縮”有應對
今年1月,我國CPI跌至1%之下,PPI目前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中國通縮了嗎?中國是不是在輸出通縮?韓國KBS電視臺記者的這個問題,也是許多學者和機構在討論當下中國經濟形勢時的主要話題。
對此,李克強表示,國際上對這個提法有多種解釋,比較一致的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物價總水平持續出現負增長。1月份中國CPI是正增長,2月份漲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說中國已經出現了通貨緊縮。
他還提到,雖然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并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而是“被通縮”。“我給你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了3.1億噸原油、9.3億噸鐵礦石,量是增的,沒有跌,但是價格下來了,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李克強說,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當然,我們更希望世界經濟能走出低迷,實現復蘇。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辜勝阻也告訴記者,現在結構性、局部性通縮的苗頭已經出現。但他同時表示,“通縮并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敵人,通過繁榮多層次資本市場、解決實體經濟和小微融資難融資貴,都可以有效抗擊通縮。”
“互聯網+”成風口
網購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李克強透露自己最近就網購過幾本書,“我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因為它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加入了一個詞——“互聯網+”。在昨天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再次闡釋了這個詞的意義。他表示,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這讓我想起最近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