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集團由于是有選擇的特定國家之間的組織,可以更大幅度降低伙伴成員之間的貿易投資壁壘,可以更加有效促進伙伴成員之間的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則的對接,實現更高水平的自由化。而全球化則要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極大的絕大多數國家一致接受,難度可想而知。鑒于此,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背景下,經濟全球化更多地會通過區域化的途徑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等制度安排和規則也將主要通過區域合作的形式進行,貿易區域化、集團化趨勢將常態化。
貿易投資區域化、集團化過程,對于我國來講應當說是利弊兼具。不可否認,它將使我國外貿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沖擊我國的出口和對外投資。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的區域貿易協定實行嚴格的高標準,要求全面實行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其中某些條款更有針對中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意思。如果中國不能加入這些機制,將必然制約中國對這些區域內經濟體的出口和投資。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國際經濟新規則制定權博弈當中的地位和能力也必將大受影響。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貿易區域化來了,這既是一個沖擊,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貿易區域化趨勢,以我為主,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人民幣區域貿易圈。首先,立足周邊,加快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中日韓自貿協定、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協定、RCEP等談判進程,加快推動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建設和中國—印度自貿區研究進程,推動建立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自由貿易區,以步步為營的方式,保證周邊貿易伙伴關系的鞏固和發展。其次,輻射“一帶一路”,加快推進中國—海合會自貿協定談判進程,加快推動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等合作機制建設,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再次,面向全球,推動更大范圍、顧及所有參加國貿易利益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以抵消美、日等發達國家推動的高標準貿易自由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后,化壓力為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大知識產權、勞工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快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擴大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