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金進入地礦勘察領域的杠桿效應在近年來的新疆資源開發中比比皆是,僅以若羌坡北超大型鎳礦的發現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多家單位在北山特別是中坡山以北地區開展了大量的地質勘察和科研工作。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國家305項目的開展,新疆地礦局地調院、第六地質大隊、物化探隊等單位先后在該地區開展了多個地質找礦工作項目,使這里的研究程度不斷提高,新的礦點也不斷被發現。眾多小礦點星羅棋布,顯示出這一地區具有較好的找礦線索和前景,也吸引了諸多企業進行投資。
新發現的卡特巴阿蘇特大型金礦也是國家勘探資金和社會資金聯手的典范。在近10年的找礦勘探、工程評價過程中,國家的1000萬元“地質大調查”資金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提供外圍分析、深化成礦規律認識的基礎保障;海南美盛集團有限公司1.5億元資金的投入,則直接推動了卡特巴阿蘇持續性找礦的順利實施。這不僅為找礦群體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也將為新源縣注入工業動力;不僅實現了新疆地礦局地質找礦的又一重大突破,也為自治區“358”項目任務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力實施整裝勘察是近年來新疆在地質找礦機制體制創新中的又一大嘗試。
在和什托洛蓋煤田白楊河勘察區的找礦工作中,自治區投入近8億元資金進行整體勘察、開發、設計,新疆地礦局第九地質大隊集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開發為一體,物、化、電、磁、鉆等多工種、多方法全面施工,既能大大加快煤炭資源勘察開發的速度,又將白楊河煤田作為一個完整的礦體進行整體勘察、設計,杜絕了遍地是小礦床,難見大礦床的“大礦小勘”的現象。
2014年探獲的煤炭資源總量已達1100億噸。按2011年中國原煤生產量計算,和什托洛蓋煤田的煤炭將夠全國開采近30年。該煤田的發現,托起了新疆的明天5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和什托洛蓋煤炭基地,整裝勘察的效果立現。故事“一生殊勛為地礦,功重天山后世揚”本報記者任江通訊員沈婷
寂靜的深夜里,開一盞臺燈,點一支煙,身披一
件外套,在薄煙裊裊的夜里,他在仔細閱讀書桌上各種有關地質工作的文稿。像這樣的夜晚,在新疆地礦局的第一任總工程師胡冰的一生中不計其數。
胡冰被稱為“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新疆地礦局的很多人對他有很深的印象。有人說“他就是一個活地圖”;有人說他是“很能吃苦的一個老頭兒”……
胡冰的愛人賈淑玉對他有著不一樣的說法:“他不怎么照顧家里,印象中只有一次早晨六點鐘背著孩子去醫院。后來有啥事情了都是我叫人來幫忙。”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