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類產品收益持續下滑,P2P網絡平臺頻現困局……經歷了火爆增長后的互聯網金融,今年似乎也進入了寒冬。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究竟何去何從?能否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在互聯網時代,財富機構應承擔怎樣的責任?12月12日,來自各界的金融專家,在“2014互聯網金融·西部巡回論壇 (西南財大站)”上,就這些熱點問題展開了觀點的碰撞。專家們認為,“冬季”的沉淀定能讓互聯網金融煥發新的生機,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一定能走出 “野蠻生長”,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
互聯網金融 將顛覆原有金融生態
“當下的互聯網金融,正處于冰火兩重天的現實之中”,四川大學金融與法律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法律專家周躍立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說,“最近出現的一些負面新聞重挫了行業信心,然而出于國家與市場的必然需求,互聯網金融一定能走出‘野蠻生長’,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
在談及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的中國宏觀經濟情況時,周躍立說:“長期以來,我國龐大僵化的銀行系統阻塞了資金向小微企業自由流動”,對此他認為,“互聯網金融能顛覆我國原有的金融生態。”
同時,周躍立所長更進一步以股市為參照,論述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一方面,國家需要以啟動股市為龍頭,拉動整體經濟的發展,而這僅是一種當前的、短期的需求,相比之下,發展互聯網金融則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需求;另一方面,市場的力量和需求更將使互聯網金融擁有比股市更為強勁的活力。”
讓客戶真正理解 投資中的風險
宜信財富華中區總經理、總裁助理陳果也在論壇上作出演講,在陳果看來,互聯網的加入不僅能提升金融服務品質,縮減財富管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成本,還能以“大數據”技術為“一站式、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通過建立規模更大、更細致的客戶數據庫,在比對后將客戶群精準歸類,在結合市場標的物的同時為客戶“量身定制”理財產品,形成有針對性的系統理財計劃,并每半年或一年進行更新,“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從上傳客戶詳細數據,至比對后放單,最快只需10分鐘。”
此外,陳果還論及了互聯網時代下,財富管理機構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其中最重要的,首選要“進行投資人教育,培養更成熟的投資人,讓客戶真正理解投資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違約的可能性,也就是信用的風險,學會關注理財產品的結構、邏輯,并以此判斷其產生利潤的可能性”;其次是要能“正視同監管機構之間的良性溝通,不是一味地逃避對話,而是參與到監管體系的完善中。”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