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經濟正在經歷相對衰落的過程,但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實力最強、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美國集中了優質、豐沛的經濟資源,在國際經濟秩序和規則中處于主導地位。美國在處理全球經濟事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善于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制度調整和創新來重振國民經濟,阻滯新興大國崛起。與此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努力在既有秩序和規則框架內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積極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全球經濟處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規則重塑中,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最終走向何方,取決于這些因素和力量的博弈均衡。目前,重塑規則的博弈取得了一些進展,并呈現一些新趨勢和新特點。
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雙軌并存。傳統世界經濟結構下,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制定權主要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手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力推TPP(跨太平洋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ISA(服務貿易協定)等國際貿易投資機制與規則談判。這些規則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已經達到的高水平和經濟發展需要出發的,不顧各國經濟發展差異,要求全面實行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服務業開放,諸如服務業的大幅度開放、對政府干預的限制以及嚴格的環境標準、社會責任標準、知識產權標準等。目前,金磚國家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力量迅速上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主張根據各國發展階段和經濟基礎不同,實行有差別、漸進式的開放與自由化。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設想、“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籌建等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和主張,將為各國經濟合作提供更友好的平臺,因而在世界上受到廣泛歡迎,必將為世界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完善作出新的貢獻。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的某種替代。以多哈回合談判受挫為標志,全球貿易自由化遇到較大障礙。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性的貿易自由化很難取得明顯進展。與此同時,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協定、共同市場等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與一體化發展迅猛,各種區域經濟合作與貿易投資一體化機制與安排層出不窮。未來相當長時間內,貿易投資一體化、自由化等制度安排和規則將主要通過區域合作的形式實現。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應把握趨勢、抓住機遇,根據平等互利、差別對待、不干涉內政、非政治化等原則,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國際經濟規則一體化趨勢顯現。長期以來,在世界經濟治理中,世界貿易組織(WTO)主管全球貿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管全球金融事務,世界銀行主管發展援助和國際信貸,它們各司其職,規則也各自制定。但是,以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規則發展趨勢看,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隨著金融深化和自由化,隨著資本市場開放和服務業開放,各經濟領域相互開放和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在此情況下,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制定不可能與國際金融、資本流動、知識產權、全球監管、風險防范等分割開來,各方面互為因果、互相制約、互相牽連愈發明顯,國際經濟規則一體化趨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