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季度,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1.3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降2.8%; 上海、江蘇、安徽三省市外貿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3%、2.2%和3.5%。外貿大省中僅浙江省出現了3%的增長。
然而,就在這看似不景氣中,同樣在一季度廣東省內23家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出口40億美元,增長42.1%;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值已達10.3億元。而在外貿逆勢增長的浙江省,一季度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報關出口1.4億元,其中,2月環比增長84.1%,3月環比增長77%。顯然,盡管份額還不大,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外貿業態已經顯現其生命力。
“最期待服務升級”
“如果要我選,我覺得完善包括報關、物流、金融等在內的服務效率現在對中小出口企業來說最合適。”面對包括減稅、提高出口退稅、降低融資成本在內的幾個幫助外貿企業脫困的選項中,寧波迪麥格磁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文俊做出的選擇讓人眼前一亮。
他所創辦的這家公司主要生產釹鐵硼磁性材料和設備。2009 年起為美國著名的THG 公司生產各種新型的磁性撿拾工具產品,年銷售額在1億元人民幣左右。
“減稅、退稅的力度是均衡的,客戶很快就能知道并且做出報價的調整。”在他看來,現在促成合作的關鍵不是價格,而是達成交易的條件。
“判斷貿易形勢,我不太看海關的大數據,我關心的是客戶的下單頻率,客戶要求的付款方式的變化。”他說。
現實中,這類交易條件往往也是企業能夠促成訂單的關鍵。
“我們的西班牙客戶一直都是開信用證交易,但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提出希望能做賒銷,我們無法估計他的違約可能性,所以只好拒絕了這個老客戶,這就損失了將近100萬歐元的生意。”在進行的第117屆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即廣交會)上,參展的浙江一家陶瓷廠商外貿經理張英說。
越是規模小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低。國家統計局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近4000萬戶,其中中小外貿企業數量將近500 萬戶。這500萬戶中小外貿企業完成我國約60%的對外貿易總額。
而這類來自企業的“減負”意愿也催生了一批外貿新業態的創業者。
“我覺得阿里巴巴一達通推出的信保融資服務就不錯。相當于國際版的支付寶,這個過程中企業過往交易中積累的信用也成了融資的資本。”姚文俊說。
他提到的信用保障服務是2014年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達通)推出:根據供應商在國際站上的基本信息和貿易交易額等其他信息綜合評定而給予一定的額度,用于幫助供應商向買家提供跨境貿易安全保障。出口數據越大,阿里巴巴為賣家提供的擔保金額就越大,賣家信用額度越高,誠信等級越高。目前最高信保額度已經升級到 100萬美元。
據阿里巴巴信用保障產品負責人魏強介紹,目前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的中國中小賣家約10萬家,已經有8萬多家申請加入信用保障體系。而這家企業也從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出口物流服務的企業“進化”成為了集物流、金融于一身的外貿綜合服務商。
根據統計,通過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中小企業采取信用證和賒銷的比例從0.6%提升到了2%左右,出運險的出險率從千分之一點五下降到了萬分之三點七,通過出口退稅獲得融資的企業占比達到50%以上。
貿易“互聯網+”起航
稍早前,海關公布的2014年全國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百強榜上,一達通僅次于中興和華為,排在第三位,而在3年前,他還排在第94位。
從某種程度上,這家服務平臺的崛起昭示的是全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對于“一站式”服務需求的噴發。
順德一家電熱器廠的副總經理曾透露,出口到歐洲的電熱水器,都要經過一系列的商檢,每一個批次都要送檢,當地海關查驗貨物不會產生任何費用,但貨物在堆場等候卻是要收費的,調置貨倉還要另行收費。一個小標準箱的堆場費為12元/天。
“如果考慮到轉船費、配載費等其他非海關費用,即使是正常7天出貨,一個小標準箱出口到歐洲的額外花費也需1500元左右。”上述副總說。
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售價中去。在海外需求尚未復蘇的背景下,這直接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如何推進貿易便利化,從2013年起就是決策層致力于解決的問題。2014年,推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更是寫入了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確認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關及進出口環節的審批事項,改進通關服務,加強口岸執法政務公開,創新大通關協作機制,加快跨區域、跨部門大通關建設,推進全國一體化通關。
政策的支持,也讓那些在過去兩年中摸索轉型的傳統外貿企業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為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站臺造勢,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正在上海參加在2015跨境電子商務峰會的康劍表示。
作為邁克集團設備時代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已經62歲的他是個老外貿。 邁克集團在19年前已經開始通過網絡海外接單。而3年前,他做出了企業轉型的決定:自建外貿專業服務平臺——設備時代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出口時代,從出口商變身出口服務商。
“在相當一段時間里,我們也苦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學習和參考,既無法找到相同類型的學習對象,更不可能靠借鑒網絡零售公司的成功經驗去謀求發展。”康劍說。
真正的創新最終來源于客戶的需求。作為立足東北的外貿服務商,出口時代平臺在囊括了電商、國際商法、制單結匯、財務會計、風控審計、倉儲物流、展覽設計和IT一站式價值鏈服務的基礎上,完善優惠費率代墊退稅和融通資金的政策。
像康劍一樣正重塑業務DNA的舉動在外貿行業中正蔚然成風。
甚至正在舉辦的廣交會也打出了“智能廣交”的概念。今年廣交會平臺第一次推出了“新品發布預展”,在廣交會開幕前期就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向采購商精準推送參展企業的相關信息。“平臺未來將基于大數據做更多的精準推送等增值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政府在這一輪提升外貿企業競爭力的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4年在《廣東省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實施方案》中提出,將“重金”支持和引導地級以上市培育1到2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其中,對珠三角地區年出口規模超10億美元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給予500萬元獎勵。同年6月19日,遼寧省出臺的《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中,強調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電商實施“清單核放、匯總申報,建立全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口,方向正確了,就立即行動,千萬不要等。”康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