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發展進入商業化加速期,示范項目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投運碳捕集項目數量增長50%,年捕集能力突破200萬噸,較上年實現翻倍增長。第二代捕集技術能耗降低35%,成本下降至200元/噸CO₂以下,技術經濟性顯著提升。
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化學吸收法工藝持續優化,新型溶劑再生能耗降至2.4GJ/t。吸附法技術取得突破,旋轉床裝置捕集效率提升至95%。膜分離技術完成中試,CO₂純度達99.9%。富氧燃燒示范項目投運,系統效率達40%。鈣循環技術驗證成功,反應穩定性突破1000次。
封存技術日趨成熟。地質封存安全性驗證周期縮短至6個月,監測技術準確度達99%。驅油封存項目規模擴大,平均提高原油采收率15個百分點。咸水層封存示范推進,年封存量達50萬噸。礦化封存技術取得進展,反應速率提高10倍。
利用途徑不斷拓展。食品級CO₂產能增長30%,滿足飲料行業80%需求。化工利用規模擴大,合成甲醇、可降解塑料等項目投產。微藻固碳示范運行,生物質產率提高50%。建筑材料應用推廣,碳養護混凝土強度提升20%。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納入國家綠色技術目錄,享受稅收優惠。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CCER重啟準備工作就緒。專項資金支持示范項目,補貼標準明確。金融創新產品推出,碳減排貸款規模超百億。
產業鏈協同加強。石油、化工、電力等行業聯合示范項目占比提升至60%。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0%,關鍵泵閥實現自主可控。工程設計能力提升,具備百萬噸級項目設計資質。運營服務體系建立,專業運維團隊規模擴大。
發展仍面臨挑戰:能耗和成本仍處高位;封存場地選擇受限;商業模式不成熟;監測標準不統一。
未來發展趨勢呈現三個特征:技術路線將向低能耗、低成本方向發展;產業布局將向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政策體系將向市場化、長效化轉變。預計到2025年,年捕集能力將突破1000萬噸,成本降至150元/噸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