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金融、投資政策和標準體系,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在要求。當前,各金融機構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實踐中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中小企業“含綠量”不斷提高,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應充分把握碳減排碳達峰帶來的機遇,統籌規劃綠色金融發展,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提供強有力金融支持。
構建“常態化”綠色金融協調機制。隨著綠色金融的發展,我國的綠色分類標準呈現多樣化趨勢。統一的綠色金融統計口徑是發展綠色金融和開展政策激勵的基礎。應繼續鼓勵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架構,統一統計口徑,為建設全國統一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積累經驗;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統籌協調機制,逐步完善綠色基金、股票、保險、碳金融領域的統計標準,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共同構成綠色金融綜合統計制度,同時確保各類綠色金融服務類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建設“規范化”的綠色認證與標識制度。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培育綠色市場,都需要對企業和產品進行綠色認證和標識管理。當前我國鼓勵倡導第三方機構評估認證綠色低碳項目,但未對第三方機構的認證體系、認證資質進行統一的審核監督,使得不同機構的認證結果有所差異,造成企業、金融機構難以準確把握綠色低碳項目的評級標準,后續需要投入更多資金、精力獲取符合官方承認的綠色產品標識、碳標簽等。進一步調動企業、金融機構綠色轉型的積極性,需要規范綠色認證與標識制度。一是加快培育綠色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組建綠色認證中心,開展綠色項目專業認證,將認證結果作為綠色融資與財政獎補等激勵政策實施的依據。并且,鼓勵碳核算與核查、環境咨詢、綠色資產評估等綠色中介服務機構快速發展,建立健全對綠色低碳企業和項目的識別、認證、評估及風險管理體系。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認證機構監管機制。推動認證機構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通過搭建認證信息的動態可追溯平臺等方式,提高認證機構違規成本,提升認證服務效率,切實減少企業認證費用。
推廣碳交易“市場化”。碳市場通過價格引導碳排放權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助推“雙碳”目標的實現。與歐盟碳市場相比,我國碳市場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各方參與少、交易項目少、碳交易可變現能力不足等問題。加快推廣碳交易市場化是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綠色低碳產業、打破市場分割的重要舉措。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碳交易體系建設。豐富碳金融工具和產品,支持金融機構開發基于環境權益的新型抵質押融資模式,提升碳市場流動性;推動財稅部門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適度放寬碳配額質押融資條件,帶動更為廣泛的社會資本投向清潔能源和減排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配套手段和平臺,對接國際、國內市場,讓企業更便捷地進行碳交易。此外,可以考慮在碳交易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為碳市場提供更多層次、更靈活的定價方式,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強化綠色金融“數字化”。建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數據的共享開放是一個較大的難題,由于制度建設不完善、存在技術問題以及考慮數據安全等原因,目前不同系統、組織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程度普遍較低。另外,我國依托生態自然資源稟賦的優勢,具有開發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的潛力,但目前數字化技術手段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還有待深入,尤其在碳匯測算與檢測技術、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與替代技術等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突破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是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和價值增值的重要技術手段,可以提高綠色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利性,提升配置效率。提高綠色金融的數字化水平,一是鼓勵各地搭建綠色金融數字化服務信息共享平臺,針對綠色金融涉及應對氣候變化、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的特點,依托數字化平臺創新打造集綠色金融信息系統、綠色主體認定系統、綠色銀行監管信息系統、綠色金融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數字化平臺,實現前端綠色主體認定、后臺綠色銀行監管、中間信息平臺搭橋的綠色金融信息和服務閉環,擴大綠色金融服務覆蓋面。二是加強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快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數據采集、處理、存儲方式;探索衛星遙感高精度連續測量技術等檢測技術的應用,支持有關研究機構開展大氣級、場地級和設備級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校驗、模擬等基礎研究。
實現綠色創新激勵“精準化”。我國有大量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銷售全產業鏈都相對綠色低碳的企業,但由于政策激勵不足等原因,這類企業較少通過綠色信貸、發行企業綠色債券、參與碳市場交易等多樣化金融方式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升級,撬動更多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領域。企業是市場交易的主體,是減排的主力軍,應當注重對企業的綠色創新激勵。加強政策鼓勵與引導,在合規前提下,精簡上市程序、降低非必要門檻,鼓勵政府部門、券商、會計師事務所等制定優惠措施,促進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幫助低碳綠色企業降低上市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是企業制定綠色發展戰略、提升能源效率的基礎,企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階段、各種耗能設備管理等方面有真實可靠的數據,才能支持管理的優化、技術的改造和新技術的研發,因此,及時準確地披露碳信息對企業至關重要,應激勵企業自覺開展碳計量和碳披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