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可見石油的重要性!因為石油作為基礎原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且不說石油短缺對經濟的沖擊,就算石油價格出現波動,都會對一國的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正是看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并要求所有的國家石油結算都通過美元進行。如此一來,任何國家都無法繞開美元,美元與石油的掛鉤,也讓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成功確立了霸權地位。
世界變了,小跟班不聽話了!
然而,近些年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減弱,美元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最近,歐佩克組織的一項決定,更是沖擊著美元霸權的根基!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嚴重制約了各國的經濟,全球對于石油的消耗也因此驟減,石油價格也因供需變化大幅下降。然而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世界經濟也開始復蘇,石油需求得到恢復,石油價格報復性上漲。受此影響,美國本就恢復緩慢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為此,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馬,呼吁俄羅斯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增加開采量,從而有效抑制快速上漲的油價。
不過,美國這次打錯了算盤,曾經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沙特等主要產油國,并沒有對美國言聽計從,同時表示,現在的原油開采量是正常的,無需增加產量。這不僅對美國經濟產生不小的影響,而且還透露出一個信號——美國對沙特等主要產油國的影響力在逐漸下滑,或許美元的霸權地位也在承受壓力。
此次,石油價格快速上漲對全球經濟復蘇都是沖擊,只不過美國承受的壓力更大,所以美國總統不惜親自出面勸說。一方面,由于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石油消耗量也位居全球首位,石油價格的快速上漲對美國的經濟恢復造成不小的沖擊。另一方面,疫情以來,美國政府通過超發貨幣對美國家庭進行補貼,以緩解家庭因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難,并帶動消費增長,政府則承擔巨大的財政負擔,然而石油價格的上漲讓政府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小跟班也得吃飯!
其實,這次沙特等國沒有給美國面子是有原因的。本來石油輸出國組織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產油區,對全球油價有著絕對的定價權,從而確保了穩定的石油收入。然而這一局面卻被美國所打破,在美國掌握了頁巖油開采技術后,其可開采石油儲量驟增,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的需求,甚至可以出口至國外。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大幅跳水,并一直在60-70美元范圍內徘徊,與高峰時期的100多美元下降了不少,產油國的日子也就沒那么好過了。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也隨之回暖,各國對石油的需求激增,同時受美國無節制的印鈔放水,進一步推高石油價格。不少機構對石油價格保持樂觀態度,很多相關領域的專家更是認為油價很有可能重新站上100美元大關。這對于產油國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受美國頁巖油壓制這么久,他們自然不想賺錢的機會就這么流失,因此拒絕美國也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態度,對美國經濟復蘇來說無疑是壞消息,但其影響的可遠不止這些。
因為美國之所以能一直收割全球的韭菜,同時輸出國內的通貨膨脹,轉嫁通脹風險,就在于其美元的霸權地位。而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貨幣并稱霸全球就在于石油通過美元結算的機制,美國也正是因此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的新的國際貨幣結算體系。不過,出現這一結果也與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曾經完全倒向美國,對其言聽計從脫不開關系。
其實,這也不是沙特等國第一次違背美國意愿了。從2019年起沙特等產油國多次炒作并抬高油價,打破國際油價平衡,美國也對此頗為不滿,然而沙特并未理會美國的態度,似乎兩國之間已生嫌隙。
當然,石油輸出國組織不惜得罪美國也要抬高油價,最終還是為了利益,畢竟他們都是靠“油”吃飯的國家,油價大漲帶來的將是非常可觀的收入。而且隨著全球開始嚴格控制碳排放,并向新型清潔能源轉型,石 油等化石原料的命運不太樂觀。所以產油國都想充分享受高油價帶來的福利,同時加快國家財富的積累,以備不時之需。
美元已不是唯一的選擇!
沙特等國敢于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已經找到了美元的替代者——即人民幣。隨著我國在全球的影響不斷增加,人民幣的使用范圍也逐漸擴大,這些主要的產油國紛紛與我國簽訂協議,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之一。
不過美元與石油的聯系雖然受到了沖擊,但并不代表美元的霸權地位就此跌落。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地位早已形成,即便出現美元和石油的徹底脫鉤,也不會對美元立刻造成致命的影響。但是脫鉤也是對美元的國際結算地位的重要沖擊,隨著美國無節制的印發貨幣推高全球通貨膨脹水平,美元的信用不斷下降,去美元化很可能成為現實,畢竟“世界苦美國久矣”!
但是,我國也不能掉以輕心,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的實力依舊強大,美元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打好自己的基礎,提升自己的實力和競爭力,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占據主動。
當然,我們現在處于最好的歷史時期,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凝心聚力謀發展,以更好的姿態迎接屬于我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