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珍貴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工業血液”,它就是石油。石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及石油的衍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且不可替代。加上石油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珍貴而稀少,所以每個國家都十分看重石油。
據說地球上沒有被開發利用的石油已經所剩無幾,早在幾十年前,人類就預判石油很快就會被用盡。可是為什么直到今天世界上仍舊還有很多石油,難道石油即將枯竭真的不可信嗎?
一、石油是什么?
首先,我們應先來了解一下石油到底是什么。石油本質上是由碳和氫組成的,而碳氫化合物通常被叫做烴。石油就是具有天然產狀的各種形態的烴類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各種芳香烴、烷烴、環烷烴。
不過石油中也含有極少量的非烴化合物,比如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瀝青質、膠質等等,這些物質在石油的提煉和使用中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有害,在煉制過程中是需要除卻的。
最常見的石油為深褐色,粘稠的液體狀態。但地球上液態、固態和氣態的石油都存在,也有金黃、墨綠、褐紅等多種顏色。由于石油化學成分的組成不盡相同,因此石油在物理特性和外在形態上才有這么多差別。
石油經常被叫做原油,但是二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原油就像人的乳名一樣,在石油剛被開采出來的時候才叫做原油。原油不經過加工,呈現它本來的形態和特點,是一種可以被使用初級礦產資源。而石油,是經過加工將水分和氣體從原油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工業礦產資源,已經可以稱之為工業產品了。
二、石油是怎樣形成的呢?
關于石油的產生,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生物成油理論,也叫羅蒙諾索夫假說,二是非生物成油理論。
現在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是第一種理論學說,大概意思是在地球的不斷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中,一些動植物身體中的有機物成分,在本體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之后與無機物結合沉積,隨著不斷的積累逐漸增多,被壓縮加熱,而后形成了石油。第二種非生物成油理論認為石油是本身就留存在地下的碳元素轉化而來的。
但是這兩種說法并非完全行得通,因為地球上遠古生物的遺體量無法形成這么多的石油,碳元素轉化成石油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各種條件,沒有科學理論說明提出的非生物成油學說可以滿足。
三、石油會枯竭是真的嗎?
目前,我們所發現的石油基本上都在沉積巖中,人類開采利用石油已經有一百多年,但通過研究石油中的放射性元素發現,形成石油至少需要200萬年。
所以,石油的消耗速度太快,地面上的石油基本上都被開采完了,想要獲得新的石油資源就必須去海洋深處勘測,而這無疑是一項復雜而又困難的工程。石油枯竭的那一天總會到來,現在的我們不得不開發各種新能源來補償舊能源的消耗。
結語:、
石油對于每個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存在,更不能缺少它。如果有一天石油被消耗殆盡了,世界將會怎樣,人類的生活又將會怎樣,我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因此,科學家在還沒找到新能源之前,人類要學會利用資源,別讓資源消耗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