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石油它是一種褐色的黏稠狀液體,包含了由各種氣態,液態,固態的烷烴類以及芳香烴類的化學混合物質。石油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同的成分可以用來制作不同的物品。
雖然石油的用途特別多,但是它的形成條件卻十分的苛刻,所以被稱為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但是多年的大量使用之后,全球的石油產量不減反增,這又是為什么呢?
石油為何在慢慢變多
在上世紀,有地質學家就提出過石油產量會越來越枯竭的理論,這位科學家還根據當時的情況繪制了一張鐘形曲線圖,表明了石油在未來的耗竭趨勢。
隨著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地向前滾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大量的數據統計發現,石油的產量竟然在逐年增多。
一種原因是科技的發展致使開采石油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之前人們都是勘探并開采陸地上的淺層的石油能源,現在由于技術的不斷升級,人們可以開采出更深層的石油。這樣一來,石油的產量就會越來越多。
還有一種原因是,實際上石油的產地不單單局限于陸地,人們研究發現,還有大量的可燃性石油分布在海洋以及地球的南北兩極區域。所以范圍的擴增又大大增加了石油的開采量。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
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對于石油的來源,科學家給了兩種理論,一種是生物假說,這是由遠古時期,陸地上的動植物以及海洋動物等的死亡形成的。
它們的殘骸經過外界環境的作用,在缺乏氧氣,高壓高溫的條件下,會慢慢沉積形成黏質物,這些成分主要是一些碳氫化合物,它們會慢慢向地層的上方滲透,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石油。
另一種理論是巖石假說,一些科學家們認為石油是從地球上巖層的變化中而來,因為這些巖層的內部化學組成同樣也是碳氫化合物,最終在環境作用下也會形成石油。
那么有人就會問了,石油是通過動植物的死亡或者巖層的變化得到的,為什么還是不可再生的呢?其實這是因為石油的形成過程緩慢而又復雜,如果沒有合適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時間以及大量的動植物的死亡,人類是不可能輕而易舉得到石油的。
石油的用途有哪些
按照理論來講,石油是依據碳循環而產生出來的,所以如果不大肆開采的話,它是不會被輕易用完的,但是實際上則不然,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也可以被稱為是供給人類衣食住行的寶藏,更是國家的命脈所在。
從國防事業方面,軍隊的各種坦克,殲擊機,火箭,宇宙飛船等都是利用石油中的成分作為燃料。
從社會方面,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甚至小到家里的摩托車,農業收割機等等,都是利用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汽油,柴油等作驅動力,還有提煉之后的殘渣,也就是瀝青,可以用來鋪路,建筑高速等等。
從個人方面,我們使用到的各種塑料制品,身上穿著的衣物,化學纖維紡織品,各種包裝,做飯和取暖使用的液化氣,等等都是來自于石油。
所以盡管石油不可再生,但是由于它的利用價值十分的廣泛,又暫時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物質,最終仍然會被人們不斷地利用。
人類為何迫切探索新能源
石油雖然用途廣泛,但是也依然存在很多的弊端。
其一,各種石油制品和燃料的燃燒使得空氣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氣體,它們的增多會導致臭氧層被破壞,出現空洞。
紫外線脫離了臭氧層的防御,就會直接照射人們的皮膚,引發皮膚疾病,甚至皮膚癌。
另外,還會導致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危害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生命健康。
其二,石油的開采難度不一,那么有人就會問了,現在科學技術這么發達,不應該容易開采嗎?
其實不然,有些國家的石油開采由于受到地勢的影響,難度會大大升高,但是有些國家 的地理位置就相對處于優勢,比較容易開采,所以開采難度的不同,就會造成成本的不同,有賣得貴的,有賣得便宜的,盈利少的甚至虧損的國家當然不滿意。
所以,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當今世界各國正在全力控制排碳量,竭盡全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擁有石油的同時,我們還要去尋找新的能源,做到減少對環境的的污染。
現如今,人們可以利用水能和風能發電,利用太陽能來代替燃料,比如現在的公交車,私家車都已經使用電能來進行驅動,而靠太陽能充電的各種電動車也慢慢受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另外,與石油相伴而生產出來的天然氣,它可以作為新型燃料,產熱高污染小,成為了一種清潔能源,被各個領域廣泛使用。
綜上所述,石油的增多是由于開采技術和開采范圍的改變造成的,雖然它不可再生,但是石油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寶藏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