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你一定聽過類似的說法。這句話來源于1972年《增長的極限》一書,這本書使用科學模型,從多個角度對人類的未來做了全面的論述。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必須控制人口,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否則,會導致全人類面臨一個災難性的后果,所有人都被嚇壞了,開始大力宣傳不可再生資源的珍貴,當時,這本書風靡全球。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關于石油危機的細節我就不多說了,全都是中東那些事。
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還告訴我,地球上的水2040年就將被用盡,可能我的老師是為了讓我珍惜水資源故意嚇唬我的。但是像石油很快被用盡這樣的說法在今天我們依舊能夠聽到,但為什么1972年的時候世界上的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而到了2019年,世界上的石油卻夠人類使用47年呢?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需求變小了,二是供給變多了。需求變小,顯然不太可能,因為光是石油消耗大戶,汽車的保有量就是一直在上升的,所以真相是供給變多了,1970年全世界已探明的儲量是5500億桶。2019年全世界以探明儲量是17383億桶2019年世界石油需求量為每天100。8百萬桶。如果衡量計算2019年的石油儲量的確夠人類繼續使用47年,但問題就出在是否衡量。以往我們總認為資源是一種衡量,而需求是一個變量。拿不斷擴大的變量去消耗衡量,當然早晚會有窮盡的一天,但是石油儲量是否是衡量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可能我們的確會有一天把地球上的油田全部找到,到了那一天,全世界的石油儲量將不再上升。但是關于石油的成因目前依舊沒有定論,有幾種有意思的說法,最流行的是生物變油理論。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論文中石油的來源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以及藻類等生物,經深化反應而成。但這個核心理論只是一個假設,并沒有任何的科學實證,卻成了近代生物變油理論的主要依據,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論來說。地球上的石油的確是有限的,但是這個說法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覺得很詭異,難道中國的恐龍都死在大慶了?全球的恐龍都死在中東了嗎?當然這樣的兩個訪問就想推翻人家的論文,的確沒有說服力。但幸運的是,這個讓人們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石油理論,已經被徹底震毀了,證據來自天文學,地質學,科學實驗和勘探開發實踐。例如:降落到土衛六上的探測器發現了甲烷的湖泊和海洋,土衛六表面溫度零下180度,那里沒有生命甲烷來自土衛六深部,說明氫大規模存在并不以生命的大規模存在為前提。因此石油的生成并非來源于生物。
但是,這樣的說法。立即遭到石油巨頭們的極力否定,他們甚至將生物變油寫入地質教科書。異口同聲地認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龍以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因此資源必然有限。并通過對媒體的控制,使這種觀點成為世界主流共識。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大家應該都明白,蘇聯人還曾經用一個假設諷刺西方石油化石學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在里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有百分之百轉化為石油。你覺得這可能嗎?
實際上,早在1950年,蘇聯就發現了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系,他們是地球深處涌出的太出物質。地球上的石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的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當然。這個理論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全世界沒有一個油田已經枯竭,世界油氣儲量和產量始終在增長。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石油末日確實是很難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