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平價時代來臨之前,新能源上市公司大股東在2020年啟動了一輪超百億級別的減持行動。
在A股財富效應和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共同推動下,2020年國內多家新能源龍頭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大手筆減持,減持股東不乏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高管一致行動人。
在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約束下,新能源行業即將進入新成長賽道。在政策影響下,新能源行業近二十年形成的周期“魔咒”有望被打破。可以預見的是,在行業的繁榮生長中高裝機增長、低收益率將長期并存,新能源資產“量增價減”的屬性更加顯著。
或許基于這個邏輯,在2021年平價時代來臨之前,新能源龍頭上市公司大股東在2020年開啟了一輪超百億級別的減持行動。
光伏龍頭大股東領頭:減持規模超150億
2020年以來光伏行業在國內外需求推動、技術進步推動下,進入高景氣成長周期。從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情況看,東吳證券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光伏板塊營業收入1577.22億元,同比增長47.13%;歸母凈利潤200.88億元,同比增長63.18%。
在高業績增長背書下,光伏上市公司股東獲得了減持的最佳時機。
2020年10月14日、15日,光伏制造龍頭隆基股份連續發布兩則減持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李振國夫婦及一致行動人李春安進行了2次減持操作,一次是3人減持可轉債債券,一次是李春安賣出手中股份。根據債券交易和股票交易價格估算,上述減持金額合計在30億元以上。
隆基股份10月15日公告稱,控股股東李振國、李喜燕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春安于9月11日至10月13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合計減持“隆20轉債”500萬張,占本次發行總量的10%。
《能源》雜志記者查詢交易數據顯示,這一期間“隆20轉債”價格為150-168元,計算本次債券減持規模在7.5億元以上。
10月14日隆基股份公告稱,李春安計劃于2020年11月4日至2021年5月3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約3772萬股,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1%。按照11月27日69.5元收盤價格測算,減持規模為26.2億元。隆基股份三季度報顯示,李春安持有隆基股份3.98億股,持股比例為10.55%,僅次于李振國,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對于李春安的此次減持安排,隆基股份投資者關系部門回復稱,減持是大股東個人行為,主要出于資金安排考慮。
除高管大規模減持之外,隆基股份在2020年三季度遭遇大股東陜西煤業減持。陜西煤業通過“西部信托-陜煤-朱雀產業投資單一資金信托”(朱雀信托)項目的處置,減持隆基股份4.81%的股份,獲得資產處置收益47.3億元。2020年三季度末,朱雀信托對應資產價值為73.8億元。
包括陜西煤業、李振國等一致行動人在內,隆基股份在2020年內即獲得大股東累計減持100億元以上。在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包括隆基股份在內的產業鏈企業不斷汲取行業發展的紅利,在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下,行業造富效應顯著,更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在資本市場上套利創造條件。
太陽能電池設備供應商龍頭捷佳偉創11月26日公告稱,公司董事伍波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的6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0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64%。參照11月27日收盤價格計算,對應市值為2.2億元。伍波為捷佳偉創副總經理,持公司股份約10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20%,2020年三季度末市值為10.79億元。
受益近年光伏PERC技術發展,捷佳偉創實現快速發展。公司營業收入從2015年3.5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25.2億元,公司凈利潤也從2015年的0.4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3.74億元,利潤增長8倍以上。公司市值也從上市首日2018年8月10日的65.24億元,攀升至346億元(11月27日收盤)。
此前捷佳偉創公司高管、大股東業已完成一輪減持。4月20日,捷佳偉創發布公告稱,股東伍波、張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159萬股。按照公告披露的減持數量和均價計算,本次高管減持規模為1.13億元。張勇系公司監事會主席,2020年三季報顯示其持有公司股票993.7萬股,對應市值10.44億元。
9月25日,捷佳偉創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深圳市富海銀濤叁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富海銀濤”)因經營需要,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2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21.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1月25日,公司公告稱富海銀濤已累計減持160.6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5%。按照減持均價106.22元/股計算,減持規模為1.7億元。
根據捷佳偉創高管和大股東的減持計劃,捷佳偉創遭遇減持規模為5.03億元。
光伏電池片絲網印刷設備龍頭邁為股份10月30日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吳江東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自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6個月內減持股份不超過52萬股。
在本次公告之前,吳江東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已經在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11月24日累計減持57.15萬股,減持比例1.10%。按照11月27日收盤價格測算,邁為股份大股東減持金額為5.57億元。
單晶硅片龍頭中環股份11月17日公告稱,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東渤海信息產業基金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減持方式減持不超過9098.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按照11月27日收盤價格計算,這一減持規模為20.44億元。
光伏膠膜龍頭福斯特11月10日公告,公司董事長林建華減持進展,自2020年8月17日至2020年11月9日,林建華減持公司股份2146.4萬股,占減持計劃股份數46.49%,減持金額14.43億元。
在此前的7月20日,福斯特公告稱,因自身資金需求,公司董事長林建華計劃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617.31萬股公司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6%。截至2020年11月13日,林建華持有公司股份已從今年上半年的20.59%降低至17.25%。按照11月27日收盤股價測算,按照減持計劃,林建華尚待減持金額17.57億元。加之已經完成的減持動作,福斯特董事長減持金額為32億元。
光伏玻璃制造巨頭福萊特6月2日公告稱,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魏葉忠、沈其甫等減持公司股份1834萬股,減持金額2.37億元。今年下半年在國內外光伏發電裝機大增的背景下,光伏玻璃供需趨緊,玻璃價格不斷創新高。福萊特股價與市值不斷攀升,股價從6月2日的13.67元/股,最高攀升至44.81元/股。由此可見,福萊特的管理層集體“賣飛”了自家的股票。
協鑫集成11月13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協鑫集團擬于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000萬股;10月24公司公告稱,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嘉興長元投資合伙企業及長城國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減持13000萬股。按照11月27日協鑫集成收盤股價計算,上述減持規模累計為5.06億元。
不完全統計,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邁為股份、福斯特、福萊特、捷佳偉創、協鑫集成等在內的光伏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東在2020年已完成、擬減持資產規模在170億元以上。這一規模僅僅比2020年前三季度行業利潤少30億元。
某券商分析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大股東減持除了“高位離場”這種不利于投資者的可能之外,也存在自身資金需求,或將資金通過借款、增發等方式補充上市公司運營資金或戰略調整等領域。
但大股東的減持行為對上市公司多形成負面影響,不少公司股價在減持公告發布后即陷入震蕩整理狀態。領航智庫研究認為,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減持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往往形成利空。一則機構投資者不想被高位“收割”,給減持“抬轎”,二則上市公司減持多為階段性高點,管理層對公司發展規劃可能信心不足,或者公司業務發展存在潛在風險因素。
風電“搶裝”造富:產業鏈大股東拋售50億
國內風電行業在政策調整影響下,在2020年進入“搶裝”的最后時點。從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看,根據東吳證券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板塊營收1161.43億元,同比增長41.38%;歸母凈利潤94.24億元,同增108.54%。
根據《能源》雜志記者統計,國內風電主要上市公司中,包括明陽智能、運達股份、泰勝風能、吉鑫科技、通裕重工、金力永磁在內,多家公司大股東、高管均在2020年制定大額減持計劃,減持規模近50億元,其中以明陽智能減持規模最大。
受益于陸上和海上風電搶裝,風機制造企業明陽智能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風機交付規模、在手訂單等同比均大幅增加。其中營業總收入151.26億元,同比增109.79%;風機對外銷量3797MW,同比大幅增長121%;風機在手訂單14.15GW,同比增長12.6%。
明陽智能分別在5月20日、8月25日發布兩則公告,公告稱股東JointHero累計完成股份減持1379萬股,減持金額1.45億元;大股東靖安洪大招昆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廣州蕙富凱樂投資合伙企業分別完成減持股票1900萬股、5200萬股,減持金額分別為2.44億元、7億元。
在這輪減持結束后,上述三家股東又分別推出新一輪減持計劃。其中,靖安洪大計劃在2020年9月28日-2021年3月26日減持不超過8419萬股股票;蕙富凱樂計劃在2020年11月19日-2021年2月10日減持不超過4382萬股股票;JointHero計劃在2020年12月14日-2021年3月12日減持不超過1874.6萬股股票。
按照11月27日明陽智能收盤價格計算,在2021年3月26日之前仍有25.08億元資產減值正在路上。國內風機第四大供應商運達股份(300772,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9月7日公告稱,公司大股東中節能投資計劃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1466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4.99%。按照11月27日運達股份收盤價格計算,減持金額為2.2億元。
在風機制造環節出貨量高增的同時,風機產業鏈供應商業績水漲船高,多家公司大股東啟動減持計劃。
風機鑄件企業吉鑫科技11月5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包士金因歸還借款及產業投資等需求,計劃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窗口期不減持)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5,864.16萬股。按照11月27日吉鑫科技股價測算,減持金額為2.2億元。
風電磁鋼供應商金力永磁10月9日公告稱,公司股東金風投控(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在2020年7月20日至10月2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約627萬股,減持金額為2.27億元。此前,金風投控已經減持金力永磁股份640萬股,減持金額為2.49億元;大股東深圳遠致富海九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減持413.4萬股,減持金額1.45億元。
塔筒制造企業泰勝風能6月23日公告稱,公司股東、董事、一致行動人成員黃京明、夏權光計劃在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減持股份累計不超過899萬股。按照11月27日泰勝風能收盤價格計算,減持金額為0.65億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國內風機鑄件龍頭日月股份11月2日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承諾一年內不減持公司股份,合計股份占比66.47%。
此前日月股份披露,2020年3月14日-9月10日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虞洪康,董事、財務負責人兼董事會秘書王燁分別減持19.41萬股、19.42萬股,累計減持金額8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