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做好全市汽車加氫站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成為全國首個出臺汽車加氫站具體管理辦法的地市級城市。
濰坊市從行業監管、規劃建設、經營服務、安全管理及經營許可等五個方面,對加氫站的建設管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意在解決當地加氫站行業面臨的各類問題。
《意見》提出,為保證安全供氣,對社會開放的汽車加氫站在停業、歇業前90日內,必須向當地燃氣管理部門報告,經批準后方可停業、歇業,并提前24小時予以公告或者發布書面通知。
對于加氫站的人員配置,《意見》要求,每座汽車加氫站必須配備不少于3名專業技術人員,需要是石油化工、燃氣、機械、;、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和綠色能源的發展要求,氫能受到廣泛關注。廣東、浙江、江蘇、山西、上海等多省市都在積極布局氫能產業,相繼出臺了產業發展規劃與政策。
2017年,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將建設加氫站5-10座,2025年建成加氫站50座。
2018年6月,廣東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對新能源汽車規;a、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發展作了說明。
今年3月中旬,《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加氫等設施建設”。
在國家發改委4月出臺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中,高效制氫、運氫及高密度儲氫技術開發應用,及設備制造、加氫站以及燃料電池被列入鼓勵發展項目中。
受到國家政策的推動,各地方關于氫能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更為頻繁。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目前有超過20個城市出臺了氫能發展相關規劃。
2018年以來,包括茂名、大連、中山、常熟、六安在內的多個城市,通過出臺新能源汽車或是燃料電池產業指導意見的形式,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策略。
2018年3月,武漢出臺國內首個加氫站審批及監管地方管理辦法,意在為推廣、加快氫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掃清障礙。
今年4月,佛山市南海區發布《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暫行)》,對新建固定式加氫站建設最高補貼800萬元,這也是目前為止國內各地區公開實施的力度最大的扶持補貼。
寧波、張家港、蘇州和如皋等城市,也直接出臺了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與規劃,對氫能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
作為推廣氫能汽車的關鍵基礎設施,加氫站的建設成為關注重點。
2017年,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明確提出,到2020、2025、2030年分別建成100、300、1000座加氫站。
目前全球共有加氫站近400座,主要集中在日韓、歐洲及北美地區;中國地區共有25座在運營的加氫站,在建加氫站45座。
從補貼新能源汽車轉向補貼加氫設施建設,成為趨勢之一。
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及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表示,6月25日后,將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向支持加氫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上海等地已開始響應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