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對外開放的措施出臺進入“快節奏”,也由此邁出了我國繼續擴大開放的步伐。比如,央行進一步明確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有關事項,要求RQDII開展境外投資的,不得將人民幣資金匯出境外購匯。
我國正用實際行動展示新時代擴大開放的決心和力度。上海,在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期,上海將在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以及拓展FT賬戶功能和使用范圍、放開銀行卡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準入六個方面爭取先行先試。
事實上,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正在漸次推進。結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近日在“2018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更能看出中國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用意。王春英表示,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近期上海和深圳的試點需求和外匯形勢,擬增加上海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和深圳QDI E(合格境內投資企業)總額度。
QDLP在上海試點采用私募方式,主要投二級市場,而QDIE在深圳試點的投資范圍更廣,除了可投二級市場,還包括另類投資、房地產和一級市場等,可以說是縮小版的全面資本放開格式,只不過加上了額度限制。可以預見,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預期年內會有包括開通“滬倫通”、擴大QDI I規模等在內的一系列金融開放措施出臺。
在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的同時,監管層更在強化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注重國內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加強與國際監管機構的合作,對外匯流動實施動態監管和風險預警,防止非理性的跨境資本流動行為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造成沖擊,避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根據相關部門近期披露的今年工作重點任務,以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為代表的金融服務行業開放將成為2018年金融開放的重頭戲。其中,金融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將大幅提升,甚至超出市場預期,而資本項目開放的推進會相對審慎。通過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而后再進一步復制的方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或是現實中可行的途徑之一,這也能最大限度降低相關風險。
海南上月已經獲準在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可以想象,未來在自貿試驗區升級版自貿港的政策思路下,我國的金融開放創新有望邁出新的步伐。
考慮到國際環境的變化,在金融業深度開放的新環境下,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更需進一步加大與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溝通,通過預期管理來引導市場。市場各方期待由此能建立起一種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機制,平抑市場波動,減少政策調控的成本,進而大力提高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