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商務部獲悉,商務部日前印發《商務部辦公廳關于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和典當行管理職責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將制定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業務經營和監管規則職責劃給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銀保監會),自4月20日起,有關職責由銀保監會履行。
“此次通知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強金融監管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的重要部署。”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工作委員會專職副會長劉開利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近十年來,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迅速,公司數量和業務規模屢創新高,在諸多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服務。但不可否認的是,融資租賃行業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問題,比如業務模式比較單一、資產管理能力不足等等。此外,市場中也存在一些偽融資租賃業務,擾亂了行業,混淆了視聽,在某種程度上給金融市場秩序增添了不穩定因素。
劉開利表示,在新的融資租賃行業管理辦法出臺之前,企業在經營中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素。但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此舉將進一步規范融資租賃的業務經營,促進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在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合規經營是大勢所趨。新的監管政策勢必以合規性監管為重點,大幅提高商業保理企業的準入門檻。報告預測,隨著新的監管部門到位,在行業組織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營改增稅負增加、外匯結轉政策障礙、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對接人行征信系統困難,以及作為質押權人在全國范圍內辦理財產抵押登記等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另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6年末,中國融資租賃企業超過六千家,商業保理、典當等公司分別已超過五千五百家和八千三百家,目前,監管機構尚未就租賃、保理、典當等“類金融”牌照下發監管文件。業內兩萬家企業正等待具體細則“靴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