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全面提升山東省礦產開發監督管理科技水平,及時了解掌握礦山采礦活動,指導礦山企業依法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礦產資源,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部署開展了科技管礦建設工作,各地積極響應,推廣應用視頻監控、井下采掘自動監控、震源定位監控等系統,運用信息、網絡、遙感監測等手段,不斷提升礦產開發科學管理、監督水平。
穩步推進科技管礦工作
據了解,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科技管礦建設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應用視頻監控系統對全省集中開采區的露天開采活動進行實時監控;應用地下采礦動態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省區域內地下開采人員的位置、生產產量等,防止超層越界;建立礦產開發網格化監管系統,構建省、市、縣互聯互通的網格化管理系統。以礦山企業為基本單位,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基本單元,建設礦產開發綜合監管平臺,提升監督管理科技水平和效率,基本實現“天上看、地上查、地下控、網上管”的目標。
2014年4月份,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聯合省財政廳、省安監局、省煤炭局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科技管礦工作的通知》,對全省科技管礦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同年11月份,印發了《山東省科技管礦技術要求》,進一步明確了科技管礦的技術要求和建設標準;2016年12月份,又印發了《山東省科技管礦成果驗收辦法》,進一步規范了科技管礦建設工作的驗收標準和程序。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礦產開發管理處副處長胡智勇介紹,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自部署開展科技管礦工作以來,各地積極行動,扎實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各地對轄區內開采礦山數量、規模、分布、管理水平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摸清了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調試、運行并網等情況,同時結合實際,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和進度安排。二是會同省國土測繪院制訂了工作方案,并爭取到財政支持,為省級科技管礦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了保障。三是扎實推進科技管礦建設。山東省國土測繪院承擔的省級科技管礦系統建設項目主要完成了省屬80個地下開采重點礦山三維模型建設,以及礦山產量系統改造和礦山系統集成介入;研發了礦產資源網格化監管系統,在全國首次建立了科技管礦技術標準體系,構建了“互聯網+”的礦產資源開發實時監管體系。萊蕪市科技管礦系統已完成與省平臺的互聯互通,濰坊、臨沂市科技管礦系統建設工作已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濟南、淄博、棗莊、泰安、德州、菏澤等市也完成了地下開采大中型礦山監控設備和系統安裝調試工作,日照市完成了露天開采重點礦山監控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東營、濱州、聊城等市開采的地熱井已全部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煙臺、威海等市也正在積極協調財政支持,以進一步推動科技管礦工作。
礦政監管水平明顯提升
胡智勇表示,各市縣積極推進科技監管礦政,全省礦政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礦政管理信息化水平。通過礦山三維建模,計算機遠程即能直觀顯示井采礦山的工業廣場、礦區邊界、井巷、采空區、礦體、緊急避險設施等,實現了人員仿真顯示,并增加了回放等功能,創新了管理手段。綜合運用震源定位、人員定位、產量監控、視頻監控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基本實現了礦山從井上到井下、從礦體到礦區邊界的三維數字化,實時遠程監控井下活動情況,真實反映礦體變化,實時查看礦山開采活動,為礦政管理監督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支撐,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是有效打擊了私采濫挖行為。受利益驅動,一些地方私采濫挖現象時有發生,既浪費了礦產資源,也破壞了地質環境,甚至產生了誘發安全事故的隱患。由于基層礦政管理人員少,監管任務重,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了對礦產開發活動動態、實時、全天候監管,可以及時發現無證開采等違法現象,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把問題消滅在萌芽,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有效解決了人員少、任務重的問題,切實維護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三是切實防止地下礦山超層越界行為。地下開采礦山的監管問題,一直以來是各級監管部門的難題。通過人員定位、生命異常監測、視頻監控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了對地下人員活動區域的自動監測。生命異常監測系統既包含了人員定位功能,同時又具有生命異常監控功能,通過對礦工佩戴的生命異常識別卡監測,可以確定礦工的區域位置。視頻監控是查看礦井中實時情況最直觀的方式,既可以實時瀏覽監控,也可以進行歷史畫面回放。通過分析特殊區域的人員活動情況,發現疑似超層越界的區域,再通過實地核查予以確認,有效防止了超層越界行為的發生。
四是實現了生產活動動態監測。通過產量監控系統,可自動統計礦山每天、每月、每年的礦石產量,判斷礦山是否存在超能力生產。通過分析礦石產量的歷史數據,可以掌握礦山資源儲量的動態變化,實現礦產資源總量控制目標。通過產量監控,也為礦產資源費稅核定征收提供了科學依據,有效維護了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的權益。
進一步發揮科技管礦平臺作用
據了解,由于受經濟下行影響,礦業經濟不景氣,部分礦山企業減產,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嚴重影響了礦山企業生產積極性,因此部分礦山對科技管礦投入不積極、不主動,影響了項目的進度;部分礦山存在停電、斷網等現象,沒有做到礦山開采數據實時上傳,也就無法充分發揮科技管礦系統的作用;部分礦山基礎設施較差,技術資料不完整,存在網絡不通、設備老化、設備缺失、維護不善等問題,造成系統集成難度較大。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有些地市工作推進較慢,直接影響了全省科技管礦工作進度和整體效果。
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將充分發揮科技管礦平臺的作用,積極做好省級平臺上線運行,爭取盡快開通平臺終端應用功能;進一步完善科技管礦管理維護制度,及時做好數據、人員定位基站更新和系統運營維護工作,保證系統的正常高質量運行;加快推進省、市科技管礦平臺對接工作。對具備接入條件的市級科技管礦平臺,及時安排與省平臺集成接入;正在開展市級科技管礦建設的地市,省屬礦山承建單位積極配合接入市級科技管礦系統,形成全省“一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