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增加的不只是人們的旅游熱情,還有文化旅游產業的投入和創新。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本運作得到重視,基金設立、新三板掛牌、兼并收購等屢有突破,不斷為文化旅游產業注入動力。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各類文旅基金數量達到100余家,規模上百億的已經超過10家;與此同時,上海迪士尼成功運營激起國內主題公園的轉型升級,IP打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方特的“熊出沒”、宋城的“千古情”以及華夏文旅的傳奇系列演藝已經獲得市場高度認同。此外,以VR(虛擬現實)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推動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升級,2016年成為VR大爆發的一年,華強方特、宋城演藝、華僑城等大型文旅集團紛紛布局VR等高科技體驗項目。
文化旅游在備受關注和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鏈條單一、文化意識不強等問題也在困擾著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因此,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將決定文化旅游能走多遠。
做精內容 關注當下
在互動中實現內容升級,提供差異化的個性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將是大勢所趨。以主題公園和文化小鎮為例,彰顯自身特色、進行差異化競爭、實現求同存異,是贏得游客真心的最有效手段。“千園一面”和“千村一面”的現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旅游需求,對規模化、高端化、新穎化的主題公園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依托小鎮的獨特文化魅力,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并加以呈現,才是文化小鎮發展的長遠之路。此外,傳統的說教式旅游需要更多地被體驗式旅游和互動式旅游所替代,人們呼喚在更多的交互中實現與古今文化的對話。
文化旅游,需要的是一個開放的有機循環。在不斷升級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單純的文化與旅游的集聚已難以立足。未來,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將會越來越高,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將以有效融合為核心,而非簡單的拼湊。在一個開放的文化旅游循環中,文化和旅游是主體,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經濟、社會、生態等一系列社會要素的有機復合體。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也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化遺址等內容。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說:“對于大眾而言,他們需要在旅程中看見美麗的風景,聽見歷史的傳說,更需要當下的品質生活,需要與其日常生活相類似的穩穩的幸福……”文化旅游所應傳達給人們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中,也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痕跡。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豐富,文化在旅游的認識中得以傳承。文化旅游,因文化而集聚人氣,因旅游而塑造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