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旨在通過建設公共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5月7日報道,綱要指出,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統籌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和貿易,創新方式方法,講述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聲音,不斷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使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為此應當培育對外文化貿易主體,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參與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內容創新力度,打造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
綱要稱,要以黨報黨刊所屬非時政類報刊、實力雄厚的行業報刊為龍頭整合報刊資源,對長期經營困難的新聞出版單位實行關停并轉。降低社會資本準入門檻,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
綱要指出,要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建設,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文化市場業態,發展電子票務、電影院線、演出院線、網絡書店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
綱要還稱,應當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直接融資,支持上市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
綱要指出,必須嚴厲打擊網絡謠言、有害信息、虛假新聞、新聞敲詐和假媒體假記者。
中國網信辦公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規定的公布意味著當局加強了對互聯網信息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規定指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設立總編輯,總編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內容負總責。
報道稱,中國國家領導人曾表示,要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