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礦場資源分布較不均。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化發展和礦場資源產業的不斷開發,我國的礦產資源也跟隨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進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以此來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進而解決在可持續化發展中礦產資源產業所面臨的各種現狀和如何升級選擇。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的礦產資源產業發展非常快,但是仍處于粗放型的產業結構模式,進而導致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技術創新較弱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礦產資源產業的合理高效發展,并將產業技術轉型,我們需要加大力度提高科學創新和產業升級,進而將礦產資源推向生態化和高效化及集群化方向發展。
1、我國礦產資源產業的現狀
由于我國的礦產資源產業結構一直都屬于粗放型經濟發展走勢,并且在綜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的能力和技術都較低。因此在開發長達二十多來的中央企業壟斷經營下,由于定位的原因導致我國原材料供應基礎設施長期發展不均衡,進而造成工礦產業技術發展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以至于加劇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資金流動、技術創新、人才資源和管理機制都相對缺失,使得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企業經濟效益差等一系列因素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礦產資源的發展和產業鏈的轉型。據分析,如若長期發展下去會導致地下采空、地下水位下降,引發地裂、塌方、滑坡和河道塞堵等各種地質災害的發生,因此我們需積極地發展創新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
2、礦產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選擇
由于我國礦產資源產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使得我國礦產資源在全球價值鏈一直處于低端狀態,因為在使用和開發過程中資源浪費過大,環境受到破壞嚴重,并且對于當地的地方性經濟可持續化發展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反而是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在某種情況下還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我們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然而由于國內外的的發展趨勢不斷擴大化,全球經濟體制也逐步一體化,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憑借國內建設和實施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方針進一步實施我國礦產資源產業的發展目標,并在保障國家經濟建設資源的安全供應前提下也保護環境和帶動地方性經濟發展,進而促使東西部發展均衡和經濟協調發展,從而為建設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創新科技為基礎、以拉動內需為重要手段、以循環經濟系統為樞紐,將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以生態工業園林和產業集群式方式同時進一步擴大生產,最終通過組織改造和創新變化,提高產業結構和轉變產業功能。
2.1積極推進產業創新技術系統。任何一個企業,它的產業技術都是創新技術的基礎,更是它的主體。由于產業技術的進步是礦產資源產業發展的根本前提,同時也是促進產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的共同目標,因為經濟不發達會影響市場經濟體制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低下。因此為了改變此現狀,我們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和對相關產業的生產環節進行有效地提升,進而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善創新原理、發展新工藝和提高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的聯合攻關,進一步通過互幫互助增加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合理選擇及利用,進而便于積極地推進創新技術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這也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步驟之一。
2.2引導礦產資源產業向生態化發展轉型升級。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等問題日益凸顯,低碳、減排、綠色、環保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并成為國家乃至地區獲取新的競爭優勢的關鍵。只有構建生態化、低碳化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推進礦產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礦產資源產業應遵循生態經濟發展規律和生態系統的高效、和諧、優化原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綜合運用生態工程手段和現代科學技術改進生產方式,消除造成高能、高污染的根源,協調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之間的關系,實現集約、高效的無廢、無害、無污染生產。
2.3建立循環的礦產資源經濟發展道路,并促進產業的集群式轉變。在長期的發展中,國內外的發展分工格局相當明顯,這使得我國礦產資源產業形成了資源高消耗和環境高排放的現象,進而導致我國生態環境都較脆弱,難以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只能實施循環經濟,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來確保環境的可持續化發展,這是當前我國采用循環經濟的主要發展道路。其中,它是以依托核心企業來帶動的產業鏈發展和促使礦產資源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群式轉變,從而將市場經濟、創新技術、信心資源緊密聯系起來,形成較完整和穩定的產業鏈循環經濟,最后通過不斷創新和規劃,促進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3.結束語
第一,我們需改變我國礦產資源的發展情況,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實現可持續化發展道路方針,進而提高科學技術創新手段,將粗放型向集群式產業轉型。
第二,引導礦產資源產業向生態化發展轉型升級,構建生態化、低碳化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推進礦產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將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提高其自身的價值鏈,最終使其轉變產業結構和促使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