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表示,開展藝術金融業務的重要前提,藝術資產的估值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單純依靠價格數據庫來進行價格預測的方式和單純依賴一位市場專家的價格預測都是片面的,不足以以此形成一個可以被金融界廣泛認可的價格評定標準,獨立的第三方評估鑒定機構將是突破藝術金融困境的決定性力量。”
鑒定
組成專家團分別鑒評采取一票否決制
據了解,拍賣業進入中國發展二三十年,發展規模增長迅速,然而與之配套的評估鑒定體系卻一直缺失。目前國內對藝術品價值和真假的鑒定、估價仍沿用傳統模式方式,對“人”依賴性強,但這一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當前市場需求。隨著傳統鑒定家的相繼離世,沒有適應市場的估價鑒定模式,藝術品市場的評估鑒定系統面臨發展瓶頸。投機者利用評估鑒定系統不完善牟取暴利,接連發生多起具有一定影響的偽專家鑒定和欺騙性估價丑聞,藝術品市場的誠信受到社會質疑,成為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立中國藝術品評估鑒定體系已成為業內共識。
據上海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認為,藝術品的價格評估有賴于一個完善且真實反映市場水平的銷售價格數據庫,現存的很多藝術品價格評估都是以拍賣數據為基準,從理論上講,拍賣市場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的特征,似乎可以真實地反映市場現狀和價格水平。但由于中國拍賣行業發展尚不完善,尤其是在藝術基金盛行的幾年,拍賣成交價格存在較大水分,反映出由拍賣行直接公布的拍賣成交信息較大地偏離了市場的實際水平。
“中國藝術品的價格評估不能簡單地參照拍賣行公布的成交價數據,機械性對比形成評估價格,而需要形成一個完善的價值評估基準,更好地理解藝術品的價值本質,結合特定時期的經濟發展因素,從而還原藝術市場的本來面目。”據孔達達透露,該學院幾年前已接到國家相關部門委托做的課題項目,研發、構建立的藝術品鑒評體系,目前該體系基本成型,正在做實踐測試。
據上述人士介紹,該學院研發建立的藝術品鑒評體系,在操作層面上有精心的設計。
首先,在鑒定方面,研究院利用長期積累的包括國內各大文博機構專家和專業行家的團隊進行鑒評把關,每一件需要鑒評的藝術品,都必須通過專家團隊的鑒評,只要有一位專家提出了否定意見,這件藝術品就不能通過鑒評,不能進入質押融資環節。而每一位專家都要對自己的鑒評結論負責,事先須簽定保證書,如果經專家鑒評可以進行質押貸款的藝術品,將來發生了問題,造成金融機構的實際損失,參與鑒評的專家必須負相應的責任。
以專家鑒定為主,但又不唯專家經驗。記者獲悉,該體系提出“6-2-2”式,即60%標準化流程,20%科技方法和20%的專家經驗相結合的鑒定方式。
“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里,并不需要就每件送審的藝術品的真偽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判,否則就會陷入泥潭永遠不能自拔。”孔達達告訴記者,該體系在鑒定真偽時用的是排除法,只要幾位專家對其中的一件抵押品稍有疑問,金融機構即可將該件物品退回,不予接受。只有各位專家有共識的、大開門的收藏品才有機會進入金融機構的質押融資平臺。
上述人士并進一步說明,目前在試點的藝術質押貸款門檻要求,貸款人在抵押藝術品時,至少需要提供三件以上的藝術品作為質押品,而且貸款金額需在1000萬元以上。
估價
建立多個指標綜合考量的模型評估
在質押的藝術品通過鑒定真偽關后,將進入第二個流程——估價、風險評估環節。
孔達達告訴記者,在估值時,他們已建立一個模型,在該模型中,對一件藝術品的估值所要考量的指標是多方面的,包括該拍品從過去以來的拍賣價格,宏觀經濟政策變化所帶來的貨幣供應和心理預期的改變,消費趨勢轉變而帶來的購買方式的變化。
“還有一個額外的考評因素,就是這件藝術品屬于該作者在藝術事業哪個階段的作品,是成長期,成熟期還是高峰期、未落期,作者成熟期的精品和高峰期的作品,價格肯定有一定距離。”孔達達說,另外該估值模型中還包括作品市場流通性指標,“就是藝術品的流通性,如果流通性非常好,那么它的價位也會非常好,流通性不好,價格就會遞減。綜合上述種種指標,才會得出一份藝術品估值和風險評估報告。”
第三步,擬被抵押的藝術品鑒評通過后,開始進入藝術品保險環節。平安財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將會為質押貸款的藝術品辦理保險和理賠業務。同時,倉儲由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為藝術品辦理質押保管業務。
最后,上海銀行藝術金融部門根據估值報告和風險報告,向質押者——藏家放款。
至此,藝術品質押融資的整個流程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