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一直穩坐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然而,從價值鏈的角度看,在對外貿易上卻還遠遠落后于西方大國,這個差距就來源于服務貿易的滯后。數據顯示,4月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241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44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03億美元。
長期以來,在傳統貿易中,我國主要依靠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通過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但這就會造成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很難在貿易層次和戰略利益上取得突破。隨著世界經濟走向個性化消費、個性化生產的時代,我國原本依賴初級要素稟賦的模式,在國際貿易中已不占優勢。
此前,如果說出境游、到海外購物還只是“先富起來”的國人“嘗甜頭”,而現在,跨境消費的主力是正在崛起的新中產階級。奢侈品要買,乳制品要買,甚至連電飯煲和馬桶蓋也一個都不能少?此撇焕硇缘南M行為背后,實際上是國內外商品價格和質量的不平衡,進而導致貨物貿易的不平衡。
因此,逐步扭轉過度依靠初級要素的競爭方式,通過設計研發創造、品牌價值創造和營銷渠道創造等高端服務環節創造利潤、創造附加值,發展高層次的服務貿易,是我國實現全產業鏈整體升級的必然選擇。
推動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能夠倒逼我國制造業從低成本的生產模式升級為滿足私人定制的品牌輸出模式,一方面將消費留在國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海外消費者通過中國的電商平臺來購買高質量的中國商品。而這,正是服務貿易帶動貨物貿易的要義。如此說來,服務貿易的水平事關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地位,服務貿易能否倒逼我國競爭優勢的轉型升級則是我國外貿能否點球成金的“關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