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是國內首只按照國際慣例,由獨立第三方機構鑒證的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也因此,本期債券的成功發行,標志著繼綠色貸款、綠色金融債之后,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和完善取得又一重要進展,不僅滿足了企業綠色融資需求,而且豐富了通過金融創新服務綠色新經濟的手段。
綠色債券支持“綠色發展”
綠色債券是近年來國際上新興的債券品種,主要為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2007年,歐洲投資銀行發行了全球首只綠色債券,名為“氣候意識債券”。伴隨各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逐步提高,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2015年發行量超過400億美元,發行人涵蓋政府、多邊開發機構、銀行和企業等。隨著債券發行人和品種逐步多樣化,綠色債券投資者隊伍也迅速擴大,高盛、黑石、蘇黎世保險等全球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巴西和德國等中央銀行,以及部分養老基金、知名企業和零售類投資者紛紛加入其中。
綠色債券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201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研究銀行和企業發行綠色債券。2015年12月22日,央行發布39號文,明確綠色金融債有關事項,標志著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隨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就《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主要內容廣泛征求市場意見,近期發改委和上交所也分別發布了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和試點通知,我國綠色債券規則體系搭建初具雛形。
從市場發展情況看,從今年1月27日浦發銀行首發至今,綠色金融債發行量已經接近500億元,各方評價積極。本期債券的成功發行則填補了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的空白,為市場后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示范效應。
據協合風電負責人介紹,本期債券注冊金額5億元,資金擬投向陜西榆神、榆陽和四川鹽源3個光伏電站以及廣西朝東和石家2個風電項目。“相關項目的實施,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石化能源消耗,減少有害物質排放,減輕環境污染,還可以節約建設火電廠所需永久征地和灰渣存儲所用土地,保護生態環境。”
實際上,從募集說明書披露的信息可以發現,3個光伏電站合計裝機容量280兆瓦,建成投運后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萬噸;2個風力電站合計年上網電量2億千萬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萬噸。5個項目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1648噸、二氧化硫2651噸、二氧化碳82萬噸。
“本期債券成功發行,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環境資源越來越成為限制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條件下,企業綠色債券將為綠色項目打開新的低成本融資渠道,有助于緩解相關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既可以加大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又可以為項目所在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推進經濟綠色化、發展低碳環保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方案體現“綠色標準”
一般而言,綠色債券與普通債券區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投向綠色,募集資金投向必須是符合監管標準的綠色項目;二是專款專用,設立專門的資金監管賬戶,確保資金全部用于綠色項目,包括項目建設、償還項目貸款和補充項目營運資金等;三是信息披露嚴格,綠色債券信息披露要求更高,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據國開行資金局負責人介紹,本期債券嚴格對標,以確保符合綠色標準。一是項目篩選上,對照央行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版)》,從項目類型、轉化率及衰減率等技術標準、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及批復、污染防治和控制、職業健康及勞工環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風險分析等方面進行評估和篩選;二是協合風電在國開行事先開設資金專戶,專項用于歸集和管理募集資金,以確保發債資金專門用于上述項目建設,防范資金挪用風險;三是在現有普通債券信息披露基礎上,按照半年頻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建設運營情況等,披露頻率甚至高于“一年一披露”的國際標準。
據介紹,參照國際市場綠色債券通行慣例,協合風電聘請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對本期債券綠色屬性進行第三方鑒證,根據鑒證報告的結論,5個項目全部符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的要求。此外,為控制債券信用風險,本期債券針對民企常見風險點,設定了交叉違約、限制出售或轉讓重大資產、資金往來邊界控制、實際控制人及高管變更等事先約束事項。
“基于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債券嚴格的風控措施和對國開行主承銷能力的信任,本期債券在近期市場違約事件頻發、風險偏好下降背景下得到全額認購。”一位參與投資的機構人士說。
記者獲悉,在前期廣泛征求市場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近期綠色債券注冊發行經驗,交易商協會正著手完善《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并將適時發布,以期為綠色債券提供系統性的配套支持,更好地發揮銀行間債券市場對綠色產業的支持作用。
綠色金融踐行“綠色理念”
“國開行本次拔得頭籌,與其在綠色金融領域深耕多年,客戶基礎雄厚密切相關。”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國開行綠色貸款余額達1.5萬億元。2015年9月,國開行與工信部聯合發布通知,開展重點綠色項目推薦工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2015年11月,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撰文指出,國開行將結合國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牢牢把握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新要求,圍繞五大理念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其中明確提出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信貸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除將綠色信貸作為長期戰略外,國開行前期還在綠色債券領域做了積極探索。2014年5月,國開行與中廣核風電、浦發銀行合作,共同推出國內首只利率與碳減排收益掛鉤的中期票據,實現國內碳交易市場發展及跨要素市場債券品種創新的突破。國開行資金局負責人表示,后續國開行將總結經驗,傾斜資源,加大力度支持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更好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循環型社會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綠色產業的年投資需求在2萬億元以上,而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至15%,融資缺口達1.7萬億元以上,企業綠色債券恰逢其時、大有可為。
來自銀行的承銷人士表示,企業綠色債券不但可以滿足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也可以滿足投資者參與支持綠色發展、同時獲取穩定收益的資產配置需求,市場空間廣闊。本次試點提供了有益借鑒和積極示范,目前多家企業都在積極籌備發行綠色債券,預計企業綠色債券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同時,他建議有關部門放松企業綠色債券發行額度限制、開辟債券評議綠色通道、降低投資企業綠色債券稅負、擴大綠色債券投資者群體等措施,以催化企業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