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顯著亮點頻呈
文化集市留住了保護傳承非遺的“命根子”。在文化集市建設中,一大批內容豐富、極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挖掘、保護和傳承。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了文化集市中的“技術能人”和“致富帶頭人”。甘肅創造性地用發展產業的方式把非遺知識和精湛技藝永續留存了下來,使許多瀕臨消亡的非遺項目在保護中得到了傳承,在傳承中得到了發展。
文化集市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錢袋子”。文化集市建設實施以來,已經讓許許多多擁有“民間絕活”的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以省內各地新華書店為依托,在14個市州成立了文化集市分公司。2015年,全省新建成“文化集市”生產基地60家,帶動農戶29586戶,實現相關產值3.59億元;建成“文化集市”固定經營點42家,帶動農戶15969戶,實現產業銷售額2.9億元,初步形成全省文化集市生產經營體系。
文化集市成為農村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金點子”。規范商品包裝設計,做到統一包裝,統一商標,建立統一的標識體系,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注冊“文化集市”商標,涵蓋“文化集市·藝”、“文化集市·味”等產品系列,逐步構建農村特色文化品牌體系,進一步提升文化集市品牌價值,形成了文化集市的品牌體系。
文化集市成為互聯網+傳統手工業創新的“好例子”。在大數據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集市注重打造線上營銷平臺。在“淘寶網”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專區,建成文化集市店,將民俗民間文化產品集中打包網上銷售,發揮在線直銷、網上展會、品牌推介、撮合交易等功能,努力把網絡店和體驗店辦成甘肅民間民俗文化產品宣傳推介、展示展銷、招商引資的窗口,線下線上緊密結合,使傳統農村手工藝品通過互聯網平臺走向世界。
構建三張網貫通全鏈條
文化集市工程以構建生產、流通、營銷三張網,貫通全產業鏈為重點。
建設生產網,全面提升生產組織化程度。加強組織引導,建立“農戶+協會+基地+公司+互聯網”的生產加工體系和“總公司+分公司+文化集市+基地的文化集市運營體系。對適合個人在家自由生產的工藝品,引導農民進行家庭生產,對有條件的加工戶,鼓勵開辦工廠、加工店進行專業化生產,扶持現有生產戶、生產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形成一批生產規模較大的農村手工藝產品專業村。
建設流通網,實現公共資源產業化再利用。以全省16860個農家書屋和覆蓋86個縣區的新華書店網絡為基礎,構建一張文化集市商貿物流網。充分發揮現有加工店鋪和工藝品銷售公司的客源優勢,構建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的文化集市產品流通網絡。實現生產和銷售的有效對接,使政府“送文化下鄉”的同時實現農民“送文化產品進城”,實現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對接的倍增效應。同時,省新華書店集團根據需要,建立了產品集中采購和覆蓋省、市、縣、鄉的統一配送體系,進一步擴展了文化集市的服務功能。
建設營銷網,讓帶著泥土芳香的手工藝品點綴城市生活。一方面,集中打造實體銷售網絡,建立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民間民俗工藝品銷售網絡。另一方面,搭建集中展銷平臺,抓住重大節慶會展時機,組織甘肅民間民俗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和個人參展,大力推介甘肅民間民俗工藝產品,以節會促招商、以節會促發展。
探索特色文化產業新發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發揮比較優勢,明確發展重點,構建具有鮮明區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促進多樣化、差異化發展。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按照“一市一重點門類、一縣一專攻方向、一鄉一特色品牌、一村一主打產品”的要求,分門別類地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努力形成規模效應。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認證和發布機制,加強宣傳推廣,完善傳統工藝、技藝的認定保護機制,鼓勵特色文化企業申報原產地標記,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利用力度。
創意引領,跨界融合。加強創意設計,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促進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加快農村文化產品與創意設計包裝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形態、延伸產業鏈條,拓展文化集市發展空間。加大文化集市建設與旅游產業融合,研發一系列檔次高、有品位的民間工藝旅游產品,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開發一批集民間民俗工藝生產、加工、體驗、銷售為一體的旅游村落,實現民間民俗工藝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加大與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設計師的戰略合作,建立農村手工藝品研發設計基地,負責新產品的設計、研發和市場分析,打造不同檔次和類別的產品體系,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市場運作,政府扶持。堅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扶持職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市場體系,優化發展環境,提升農村特色文化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甘肅省委宣傳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選擇具有資源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國有文化企業飛天傳媒集團作為項目運營主體,政府在頂層設計、政策、資金上扶一把、送一程,充分放手讓企業進行市場化運作,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先行試點,逐步推開。文化集市建設工作任務繁重,必須選擇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借鑒14個市州的成功經驗,2016年將依托全省新華書店縣鄉(鎮)發行網點和農家書屋逐步設立文化集市專柜,并邀請當地民間民俗手工藝人進駐經營。通過建立文化產品一體化的購銷網絡、完善產業體系、培育市場主體、延伸產業鏈、轉變民間民俗工藝品發展方式,打造具有甘肅特色的農村民間民俗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