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2014年末,我國人民幣消費信貸余額為15.37萬億元,而到今年10月,該數據已經達到了18.18萬億元。
“今年陸續出臺了相關消費金融監管政策,我覺得現在只是消費金融火爆的開始。”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11月28日在21世紀亞洲金融論壇的“消費金融”分論壇上表示。
“消費金融一定是下一個比較重要的爆發點或者增長點”,作為中國首家由產業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海爾消費金融未來希望能夠達到產品升級,能夠為三至五線的城鄉市場提供定制化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對火爆伊始的消費金融保持了理性。消費金融的發展還需要跨越“三個山丘”:首先是如何獲取客戶;其次是風險控制;第三是資金接口和資本市場怎么配合。從國外經驗來看,在市場滲透率較低時,與零售商合作,駐店經營是消費金融公司獲取客戶最有效的方式。而隨著業務拓展,具有電子商務、互聯網基因的消費公司開始積極尋找線上、線下過渡的模式,為用戶提供任意切換全渠道的服務場景。
互聯網金融不管怎么說歸根結底還是金融,如何控制好風險就顯得格外重要。消費金融的市場屬于萬億級別,除了電商企業、在線支付企業進軍消費金融領域外,P2P企業也在蜂擁而入,不少平臺都在接受消費貸款的申請。
消費金融公司目標客戶相對銀行而言,屬于較低端的客戶。因此,平均信用風險略高于銀行客戶,對信用風險的容忍度也略高于銀行。此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發展日益擴張,在風控上的逐步放松也造成了不良率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