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成為美最大貿易伙伴極具象征意義,凸顯兩國經貿關系深入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占世界五分之一。經貿則是中美兩國共同利益交集最多的領域,也是兩國通過雙邊合作和管控分歧獲得切實利益、實現互利的領域。
自中美建交以來,從建交之初的不足25億美元到2014年的5551億美元,中美雙邊貿易額30多年來增長了200多倍,已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說,中美合作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活力,中國的發展也為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了繁榮與合作的機遇。
中美雙邊貿易額和雙向投資存量高速增長,將促進兩國的就業和經濟增長;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去年兩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7.8%和15.3%,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認為,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之際,中國仍能超過美國的鄰國和自由貿易伙伴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反映了兩國經貿關系和融合程度之深。
他指出,中美現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過加強貿易和投資的合作,兩國經貿關系仍有潛力可挖,融合程度有望進一步加深。
據預測,2022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屆時美國對華出口將超過5300億美元,產生超過334萬個工作崗位。
順應趨勢 幫助市場
美國商務部數據還顯示,美國9月對華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超過362億美元。
巨大的對華貿易逆差通常被認為是美國高失業率的一個原因。但經濟學家提醒說,中美貿易逆差數據具有極大誤導性,嚴重扭曲民眾對經濟真實情況的理解。
以蘋果手機為例:它們在中國組裝,然后出口美國,但有逾5個國家的十幾家公司提供了手機零部件。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原產地規則”,因為產品是在中國發生了最后一次“實質性改變”,蘋果手機被計為中國對美出口品。
當前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是加工貿易,而該領域大多數企業是外商投資企業。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順差記在中國,利潤落在歐美”,如果改變現行的原產地貿易統計方式,按照各國產生的附加值計算,中國出口規模和順差額度都將大幅縮水。
趙晉平說,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以及美國持續嚴格限制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也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屢創新高的重要原因。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01年至2011年,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從560億美元猛增到4630億美元,年均增幅達23.5%。
同期,美國高技術產品在中國進口的同類產品中的份額則由16.7%降到6.3%。中國商務部表示,美國對華出口的限制名單上仍有2000多種商品。
屠新泉認為,如果美國一再強硬施壓人民幣升值以及設置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將有害己身。美國真正要做的,是減少其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的限制。
國與國之間,無論是雙邊貿易額的持續擴大,還是貿易逆差問題,都是雙方經貿關系發展的自然結果。中美經貿方面的互利合作,已經成為中美關系的支柱之一,持續助力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中美應該努力順應趨勢,合力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以幫助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屠新泉說。
中小企業 大有可為
不久前在紐約舉行的中美中小企業投資與貿易合作洽談會上,與會專家和官員認為,目前中美經貿合作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將在深化雙方經貿合作中大有可為。
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會上說,中小企業在中美雙方的經濟發展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中國GDP的60%、專利的70%都是由中小企業貢獻的,而美國中小企業則貢獻了美國80%的創意和創新。
目前中美經貿合作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中國對美投資進入加速發展期。美國榮鼎咨詢公司聯合創辦人榮大聶說,中國對美投資存量已經接近50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過去5年發生的,而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成為對美投資的主力軍。現在各方對中企投資美國的探討,已經越過了“要不要投”的階段,進入了“該怎么投”的階段。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朱洪表示,中美雙方中小企業間的合作已有多年歷史,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經貿合作,中美雙方的經濟均從中獲益匪淺。目前中美經貿合作正處于新的發展階段,中企對美投資開始嶄露頭角,在新形勢下中美中小企業未來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說,目前中美雙方正在進行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從雙方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層面來看,都對該談判寄予厚望,中美雙方應“把門開得更大一些”,進一步減少投資限制,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為雙方中小企業合作創造更多機會。
美國特拉華州州長杰克·馬克爾說,中美之間的投資合作應該是雙向的,也應該是雙贏的,特拉華州歡迎優秀的中國企業到該州投資,并致力于提供一流的服務和保護